本文目录一览

1,翻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作者陆游与表妹唐婉从小两情相悦。后来两人结了婚,但由于婆婆不喜欢儿媳,两人又被迫离婚。后唐婉抑郁而死。所以诗中说:梦断、香消。作者是在唐婉死去四十年后又来到故地沈园,怀念爱人,也慨叹自己也已垂垂老了,所以说:柳老不飞绵。至于翻译就不用了吧。

翻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2,急求陆游沈园译文

陆游《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急求陆游沈园译文

3,追忆佳人的诗或词

  元稹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之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二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之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陆游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贺铸  《御街行?松门石路秋风扫 别东山》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几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  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忧,为谢江南芳草。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燕双飞.  蝶恋花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人间离恨何年罢?  点绛唇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前几首都是悼亡诗。若不喜欢,可以看看晏几道的词,蛮符合你的要求的,比较多,就不贴了。

追忆佳人的诗或词

4,陆游追念唐琬的诗急求

第一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惊鸿,是借用曹植《洛神赋》中形容洛神宓妃的“翩若惊鸿”的句子,指美丽的唐氏。该诗所写的时间是夕阳西斜的黄昏,地点是“非复旧池台”的沈园,听到的是哀怨凄厉的画角声,所有客观的景象都染上了诗人所固有的悲情难抑的主观色彩。桥下绿波荡漾,曾倒映过唐琬的倩影,而今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作者称此桥为“伤心桥”,把浓烈的感情直接注入自然景物之中。诗中“春波绿”这一看似寻常之景,但放翁在上面加了“伤心”二字,其意殊深。此语出自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后人常用以喻别离之景。沈园正是放翁与唐琬永诀之所,故地重游,追思前事,伤如之何!这是第一层意思。“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温庭筠:《杨柳枝》)沈园又是唐琬生前小桥踽踽、瘦影自照、卿我相怜、泪浥红绡之处。而今美人已泊然长化,空余陈迹,触目伤心!这是第二层意思。“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洛神赋》)是曹植想见宓妃跃出洛水之景。放翁与唐琬两情笃好,却又无法相亲,与传说中曹植与甄女情状,有相似之处。而今沈园,但见春水又绿,惊鸿未来,情不能已,伤人心怀!这是第三层意思。“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宿。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前人已有此恨。今唐琬之音容笑貌,不可复见,而在那暗淡的映照中,更传来阵阵哀怨的鼓角之声,这凄凉之景,更添人无限悲伤!这是第四层意思。 此诗在构思上采取托今追昔的写法,以今日沈园的衰飒、凄凉衬托昔日的美好、欢快,从而引出回忆,表达对往事的伤感。在表现方法上,诗的前两句采取实写的方法,写自己七十五岁时眼中看到的沈园景物。时间选用黄昏,斜阳挂在城角,白昼就要过去,耳边传来哀厉凄长的画角之声,催人心伤。诗人用视觉和听觉写景,以光和声烘托出今日沈园凄清的气氛,而对于沈园的景物只总写一笔:“沈园非复旧池台。”可见已经面目全非了。唐琬去世后四十四年,沈园竞成了一座荒园了。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用凄凉的景物表达自己的伤感。第三,四两句采取虚写,回忆当年唐琬的美丽和夫妇恩爱,同游沈园的情景。“伤心桥下春波绿”,沈园一切景物都变了,只有绿水不改旧貌。桥下的春波,怎能不令诗人伤心呢?因为当年陆游和唐琬曾闹游水边,唐琬曾借春波照影,恰如惊鸿翩然水上。物是人非,怎不令人伤感?从字面上看,第一句点时,第二句写地,第三句状景,第四句言人,各有所主,但这四句诗又都浸渍着诗人的伤感之情,围绕着“春波绿”三字展开,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上下两联,前为实写,却是略写,后为虚写,却是详写。特别是最后一句的“曾是”一词将今昔结合在一起,感情极为丰富。 第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虽和第一首各自独立成篇,感情上却是衔接的,进—步抒发了怀念爱人、至死不泯的感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中深含伤感,抒情中不离形象。第一、二两句就唐琬和自己,两面分说,前一句“梦断香消四十年”写唐琬。“梦断”说往日的幸福生活早已结束,“香消”指唐琬死去。“四十年”系举成数而言。意思是往日恩爱久成过去,爱妻早已不在人间。后一句写自己,以沈园的老柳树象征自己虽然还留在世上,却已进入老境。 从陆游与唐氏在沈园相逢,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过了四十四年。时间相隔这么久了,当年“满城春色宫墙柳”,如今“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都老得不飞柳絮,人也衰老而不再掀起感情的波澜了。诗人把自我形象融入客观景物之林,以“沈园柳老不吹绵”描写自己已经衰老。第三,四两句直抒胸臆。“此身行作稽山土”,就是不久于人世的意思。都是对“梦断香消四十年”所抒发的感叹。尽管“柳老不吹绵”、“行作稽山土”,诗人仍执着地怀念着唐琬,更见当初伉俪情深无比。“沈园柳老”具体印证了“梦断香消”的年深日久。“柳老不吹绵”,比照暗示着“行作稽山土”的诗人,也应人老珠黄,梦断魂消,再无年轻时绵绵情意。然而,一个“犹”字一转。他不但“吊遗踪”,而且还要“一泫然”,更加突出了诗人情意绵绵,日久弥笃,这句诗在整个诗中发挥了勾连、铺垫和映衬作用。 上联描写了万事皆非,不堪回首的眼前情景。下联则抒写了作者如春蚕吐丝、蜡炬流泪般的心中情意。他“美人终作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昔日恩爱,如一场短梦,令人长恨。美人已长眠九泉,而“此身行作稽山土”,活着的时间不多了,行将埋在会稽山下变为泥土,死后之有知无知,毕竟难明。同穴育冥,尚难通达;混同泥土,未必连枝。惟生前之情意绵绵,终难割弃,“犹吊遗踪一泫然”,凭吊遗迹,还止不住老泪纵横。直到诗人八十一岁时,仍在写着有关沈园的诗。陆游对唐氏的感情,可以说是老而弭笃了。上下两联,形成比较。上联描写眼前景状,休!休!休!下联抒写心中情意,难!难!难!但上下两联,又不可分。从章法上看,第三句承第一句,言自身行将与唐琬同归;第四句承第二句,言柳絮因枯老而难以飘舞,而自身虽垂危而情犹深长。以诗中所表现的情景看,从难堪之景到难已之情,下联正是上联的深入和提高。一切景语都化为情语,诗人借以抒发了自己对唐琬深切的思念和无限伤感的情怀。作品因情而写景,又借景以抒情,措辞平易朴实,而感慨分外深沉。

5,陆游诗2首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朝中措梅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浣溪沙和无咎韵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沈园》绝句二首: 第一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第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章TAG:梦断  四十  十年  分飞  梦断香消四十年之凤分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