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秦腔窦娥冤中都有哪些唱段

提起冤案魂魄抖,

秦腔窦娥冤中都有哪些唱段

2,秦腔宋巧娇告状简介

候红琴没唱这折戏。杨荣荣唱的。
这是秦腔法门寺中的一个选段

秦腔宋巧娇告状简介

3,什么戏曲最好看

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豫剧、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中国戏曲三鼎甲之首(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锁麟囊》、《玉堂春》、《四郎探母》等。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豫剧)《宇宙锋》、《梵王宫》、《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等。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探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孟丽君》、《红楼梦》等。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评剧)《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贵妃醉酒

什么戏曲最好看

4,哑女告状的秦腔剧目

《哑女告状》戏曲剧目,该剧连续7年,每年演出数场,均有较高上座率,截至1987年,演出近700场。1986年邀马科参加导演,王列参加舞美设计, 梁伟平扮演陈光祖。获得1986年全国戏曲调演鼓励奖。在1984年上海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中,由 施燕萍扮演掌上珠演出《呆哥背妹》一折,获红花奖。该剧曾先后被 扬剧、黄梅戏、 锡剧、越剧、 粤剧、闽剧、京剧、 秦腔等数十个剧种近百个剧团移植上演。剧本发表于《新剧作》1981年增刊。1983年由中国唱片厂录制唱片。扩展资料:剧情简介:书生陈光祖家道中落,投奔岳父掌家,不意岳父已故,被继室赶走。未婚妻掌上珠闻讯,命老仆掌忠将光祖暗藏于其父生前读书处攻读。后光祖高中榜首,派人迎娶,继室因所生女赛珠貌似上珠,而将其假冒上珠嫁出,并纵火欲烧死上珠。上珠得继室前夫所生之子呆大救助,两人相偕赴京呜冤。赛珠得知,将他俩骗入府中,想杀上珠却误杀呆大,又用针刺哑上珠,断其指。上珠逃至陈光祖处,却有口难辨,赛珠反咬上珠是杀害呆大的凶手,紧要关头,在掌忠和丫环帮助下,终于冤情大白,赛珠被处极刑。编剧王健民、单弦,导演韩刚,作曲程少梁,舞美设计秦鹏、王列、俞三民、黄锡钧。主要演员筱海红、何长秀、纪关根、韦金根、赵美英、陆少林。1980年上海淮剧团首演于卢湾区文化馆。该剧原为淮剧连台本戏,编剧撷取其中一段丰富发展为本戏。其中呆大一角,借鉴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的文学形象,创造了半聋半哑貌丑心美的丑角,并安排了“哑背疯”(即剧中《呆哥背妹》一折)载歌载舞的场面。该剧公演后,深受观众喜爱,陆续演出于中国剧场、中兴影剧场、普陀影剧院等场所,并多次赴外地巡回演出。此后,该剧连续7年,每年演出数场,均有较高上座率,截至1987年,演出近700场。1986年邀马科参加导演,王列参加舞美设计,梁伟平扮演陈光祖。获得1986年全国戏曲调演鼓励奖。在1984年上海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中,由施燕萍扮演掌上珠演出《呆哥背妹》一折,获红花奖。该剧曾先后被扬剧、黄梅戏、锡剧、越剧、粤剧、闽剧、京剧、秦腔等数十个剧种近百个剧团移植上演。剧本发表于《新剧作》1981年增刊。1983年由中国唱片厂录制唱片。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哑女告状
《哑女告状》:秦腔移植剧目,马金仙、安建英移植。剧情简介:此剧写异母兄妹三人之事。小妹掌赛珠为求个人荣华富贵与其母合谋定计烧死异母姐姐掌上珠,冒名顶替,欲与考中状元的姐夫陈光祖成婚。掌上珠被囚听月楼,因火跳楼逃生,将腿摔伤,被哥哥呆大相救,进京寻夫告状。状子落到刑部侍郎之手,其即向掌赛珠告密。掌赛珠闻言,将掌上珠骗入府中,妄图毒死,以绝后患,谁知无意中毒死呆大。掌上珠见状大惊,悲痛欲绝。掌赛珠反诬掌上珠毒死呆大,并用金钗将掌上珠咽喉刺哑。公堂之上,哑女告状,掌赛珠赶至栽赃。危急关头掌府管家赶到,针灸掌上珠哑喉使复原。掌上珠控诉被害经过,使真相得以大白。陈光祖面对事实恍然大悟,气愤至极,以律公断,使恶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5,戏曲的剧种有多少种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人物:“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 “四大名旦”: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代表作品:龙凤呈祥 群英会 十老安刘 四郎探母等,很多. 2,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4,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经考证,我国迄今为止共有350多种剧中,不包括曲艺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太谷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 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 海南省:琼剧 临剧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彝剧 云南壮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戏 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把各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剧目再罗列出来,那真够您看一阵子的了。 简单地说,无论是从质量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中国戏曲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对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人们是没有争议的。 另外,在前述的二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教科书上说360多种
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另外还有很多剧种是大家熟悉的比如: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上面朋友说的都很好,我就不多说了,我告诉你,除了京剧是【国粹】以外,其他的都是【地方戏曲】,大概每个省都有【1-2】个自己喜爱的地方戏曲,最近搞得不错的我认为是【京,评,绑,豫】几大剧种,网上随时可见,电视台经常录制节目,极大的满足了广大戏曲爱好者!

文章TAG:秦腔  秦香莲  窦凤琴  告状  秦腔秦香莲窦凤琴告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