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辽宁人
羌族!
满族和朝鲜族人
融入其他民族了。血统已经打乱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2,宋朝东京为现在哪

北宋的四京分别是: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南京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今河南商丘) 北京大名府,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今河北大名) 北京、南京自然是因为他在东京的北和南了.
是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郑州

宋朝东京为现在哪

3,安阳有什么好地方

安阳名胜古迹!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1、文峰塔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进行两次整修,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
安阳名胜古迹!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1、文峰塔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进行两次整修,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

安阳有什么好地方

4,杜甫的一些事迹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涛姐~~~~~~~~给分吧~~~~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5,国内漫游是什么意思 每分钟多少钱

漫游 màn yóu 词义:随意游玩。 出处: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万石湾 ]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多罹其毙。”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既筦钱米,又知甲兵,本乞漫游,更叨烦委。”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小朋友!漫游的生涯,从今开始了!” 漫游(Roaming)功能,如同大哥大一般,可漫游在不同的基地台之间,无线网络工作站亦可漫游在不同的AP之间,只要AP群的ESSID定义一样,则自然无线网络工作站可自由的漫游于无线电波所能含盖之区域。 漫游是移动电话用户常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蜂窝移动电话的用户在离开本地区或本国时,仍可以在其他一些地区或国家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手机。 漫游只能在网络制式兼容且已经联网的国内城市间或已经签署双边漫游协议的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为实现漫游功能在技术上是相当复杂的。首先,要记录用户所在位置,在运营公司之间还要有一套利润结算的办法。 漫游分国内,国际漫游两种 国内漫游 不管下一站是哪,别忘了给家里报声平安 产品描述: 当您离开号码所属城市时与国内用户的电话沟通(拨打或接听) 使用方法: 1、确认您已开通国内漫游服务 2、当您离开号码所在城市时,直接拨打对方号码(如对方是固话或小灵通,前面须加长途区号) 3、或加拨17951后拨打对方号码 4、关闭长途功能的用户也可以购买17950IP电话卡在漫游时拨打长途电话 5、拨打台港澳电话:直接拨打:00+地区代码+城市代码+对方号码 或00+地区代码+对方手机号码。也可以加拨17951进行IP通话:17951+00+地区代码+城市代码+对方号码或17951+00+地区代码+对方手机号码 标准资费: 全球通:直接拨打:漫游基本费0.60元/分+长途通话费0.07元/6秒 17951直拨:漫游基本费+IP长途费0.30元/分钟 拨打台港澳电话资费标准:直接拨打:漫游基本费+0.20元/6秒,加拨17951拨打:漫游基本费+1.50元/分 省内的漫游基本费以各地移动公司公布为准 特别提醒: 当您漫游时拨回本地10086,需加拨区号 国际漫游 全球通: 就算在国外,照样有人无微不至照顾我 产品描述: 在国外您也可以享受中国移动提供的一系列服务,通话、短信、彩信、手机上网、17201上网、随e行和漫游租机等,如同一个朋友陪你一起出国 使用方式: 1、您可以到营业厅申请开通国际漫游,具体办理手续以当地公布为准 2、到韩国或日本漫游,需要到中国移动营业厅租用专用手机。到美国等美洲国家漫游须使用三频或四频手机。 3、在使用国际漫游业务时,手机上会自动显示当地移动运营商的名称或网络代码。如果您希望选择某个网络,可以进行手动选网。在手机上,进入手机菜单中的“网络选择”项,将“网络选择方式”设置为“手动方式”,搜索网络后,将给出可用的网络列表,您可在该列表中选取一个网络。请注意不同的手机其手动选网的操作方式不同,具体请参考手机使用说明。 4、各个运营商的网络拨叫方式是不同的。一般拨叫当地电话直接拨被叫号码,拨叫国际长途需在被叫号码前加国际长途接入码和被叫国家代码。如拨叫中国移动电话的拨号方式是:国际长途接入码+86+移动电话号码,拨叫中国固定电话的拨号方式是:国际长途接入码+86+区号+固定电话号码。 5、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使用方法同国内。 标准资费: 具体资费标准以当地移动公司公布为准 [编辑本段]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最新标准 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改委、物价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为适应电信市场发展,进一步推动移动电话资费水平下降,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享有电信市场发展、技术进步的成果,促进电信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经召开听证会、座谈会,开展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决定降低移动电话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下文所说”国内”均与此同)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简化漫游资费结构,合并国内漫游通话费和漫游状态下的国内长途通话费;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实行主被叫差别定价. 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二、各电信企业应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信部联清〔2005〕408号)的要求,在不高于上限标准之下自主定制资费方案,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三、现行资费方案中,国内漫游状态下的通话费(含漫游状态下的国内长途通话费)高于上述标准的,由有关电信企业按照上述标准降低;低于上述标准的,不得借机涨价. 四、各省通信管理局和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鼓励电信企业有效有序竞争;加大电信资费监管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电信企业借机涨价;加强对相关电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即时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五、各电信企业要抓紧计费系统的技术改造,于2008年3月1日起按调整后标准执行.本次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调整,电信企业对计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需要一定的技术准备期.确因技术原因不能按期执行的,经批准后可适当后延执行时间,但最迟不得超过2008年5月1日零时起执行新标准.

6,豆腐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发明者是谁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 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岩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封地在淮南。他曾招集大批方士炼丹、制药、求仙。他们懂得化学知识,改进了农民无名氏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用,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这是可能的。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别,都是豆腐的鲜货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豆腐的发酵制品,有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副食品
豆腐的起源 关于豆腐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2),一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3);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写过一篇《豆卢子柔传》(4)的文章,副标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5),明.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可以说,自宋明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豆腐发明始于西汉时期。然而奇怪的是,现存汉唐文献,无论是《淮南子》、《齐民要术》,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等等,都没有一丁点儿关于豆腐以及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6)。因此,许多学者对豆腐“始汉说”提出质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较早的有日本学者篠田统的“始唐说”(7)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说”(8)。 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关于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写的《清异录》,其中《官志门》“小宰羊”条曰:“时蕺为青阳(今安徽青阳县)丞,洁已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时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时的晋、汉、周和北宋初期都做过官,北宋开宝中卒。据他所记载的这件事可以说明,至少在五代时的淮南一带,豆腐已经是大众日常食品了,其制作技术看来也相当成熟。自宋以来,关于豆腐的记载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苏轼《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嘉兴人…开豆腐羹店”等等。基于此,不少学者将豆腐起源的时间下限定在晚唐五代(9),这在学术界已无异辞。但对于豆腐到底起源于何时,依然没有定论。 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了两座汉墓,该墓为东汉晚期(公元二世纪左右)遗址,其墓中画像石上有生产豆腐的场面(10)。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该图反映的是酿酒或作酱、醋场面,而只能是作豆腐(11)。因此,豆腐起源的时间被确定为汉代,刘安做豆腐的传说似乎也不完全是虚文(12)。 关于豆腐起源的地点,历来少有人述及,盖因为起源的时间还没有确定。根据现有资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点有三个,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寿县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郑州密县境;三是青阳,今安徽青阳境。目前看来,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于淮南市南郊,寿县城北淝水之滨,山下为淮北大平原,历来盛产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种矿物质的泉水,用此泉水磨制豆浆,浆质均匀,做出豆腐洁白细腻,美味可口。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豆腐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当然,起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尚须进一步的证据。 豆腐到底为何人所创,目前也是没有定论。宋代苏东坡有“豆腐”诗云“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认为这种“乱天真”的豆制品,是由穷人巧手制作而成。我国著名的化学家袁翰青先生指出:“豆腐的始创者是农民,是他们在长期煮豆磨浆的实践中,得到了这种优美的食品。”(13),把豆腐的发明创造归功于农民。李治寰先生则提出“豆腐制法与道家炼丹有密切关系”(14),认为道家炼丹用豆浆来培育丹苗,无意中发明了豆腐。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传说,这与刘安修道炼丹也不无关系。比较中肯的说法是,许多发明创造虽出自群众智慧,但人们总要寻找一个公认的人物作为始作者来尊奉,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并不少见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 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岩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封地在淮南。他曾招集大批方士炼丹、制药、求仙。他们懂得化学知识,改进了农民无名氏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用,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这是可能的。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的发明者,传说是刘安,那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刘安 1900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
汉代淮南王刘安

7,元朝建国时的疆域划分 其领土到底有多大

元朝国土面积最大时达到1372万平方公里。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并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中文名 元朝行政区划 朝 代 元朝 制度类型 行政区划制度 最高一级 行省 目录 1 沿革 ? 起源 ? 变迁 ? 确立 ? 地图 ? 影响 2 疆域 3 直辖地区 4 行中书省 ? 各省列表 ? 特殊行省 沿革编辑 起源 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公元588年(隋文帝于开皇八年)伐陈,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但不久即废。 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出现过行省制度,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为时短暂。 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国的行尚书省。蒙古人兴起之后,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开始它和金国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 元世祖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总理朝政;另一方面,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它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并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其长官也由中央官吏演变为地方官吏。 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其间从伐金到灭宋,历经70余年,平宋以后成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单位。 变迁 1231年(蒙古在太宗三年)即灭金的前三年,始立中书省,以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入主中原后于1251年(宪宗初年),在燕京等处置设行尚书省。1260年(中统初年),元世祖忽必烈改置行中书省,其后屡屡增多,但是一直到1295—1296年(元贞年间)行省的设置和辖区还都很不固定,即在忽必烈统一中国(1279年)后的20年中行省制并未固定下来,直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元成宗时期才开始固定,逐步形成元代省制行政区划。 确立 1321—1323年(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3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个宣政院辖地 [1] 、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宣政院辖地主要是原吐蕃势力范围,宣政院辖地的建立,标志着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隶属于中央的一个行政区。 [2] 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征东行省。其中,征东行省即高丽国,行省负责人由高丽王兼,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只有10个行中书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于行省的,也有归路统辖的;安抚司都直隶于路。元代在一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虽略同于宋,元代的行政区划已与宋朝的有原则上的区别: 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或简称省),已不是路。宋朝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路,在元朝已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 在宋朝,府、州是辖于路之下的,在元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府、州成为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 宋是三级行政区划系统,元则有三级、四级,而且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 地图 中书省 中书省 中书省南部 中书省南部 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四川行省 四川行省 陕西行省 陕西行省 甘肃行省 甘肃行省 哈密力.北庭.哈剌火州 哈密力.北庭.哈剌火州 江浙行省 江浙行省 江浙北部 江浙北部 江西行省. 江西行省. 湖广行省 湖广行省 湖广中部 湖广中部 云南行省 云南行省 云南中部 云南中部 辽阳行省 辽阳行省 岭北行省 岭北行省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影响 “行省”的出现和制度化,属于元朝地方行政体制的一个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它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这一制度的创设,对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探索,并为后来明清两代、民国和新中国省级行政体制机制的运行与发展开启了历史的序幕。公元1312年(元仁宗时),已形成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征东行省等11行省。此外,在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北部、内蒙古中部以及东部等地区,则由中央的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地”即“内地”的意思,不再另设行政管理机构 [3] 。 疆域编辑 蒙古帝国版图 蒙古帝国版图 大蒙古国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一统漠北。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服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沙朝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蒙古已征服了包括塞北、东北、华北、西域、吐蕃、中亚、西亚、北亚南部以及东欧大部在内的辽阔区域,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直辖地区编辑 元代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元朝时期的政区划分为中书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部分地区)、宣政院辖地(青海、西藏)、十个行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疆域最大的时候面积接近1400万平方公里。 当然了,这并不包括因为争夺汗位和忽必烈闹翻的察合台、窝阔台、伊利、金帐四大汗国,如果都包括在内的话,保守估计国土面积还要再翻一倍,接近3000万平方公里。

文章TAG:河北  宋府  名流  酒业  河北宋府名流酒业有限公司电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