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亲眼见过三个青海人喝十五斤白酒。牛爷的传奇是别管喝多少酒,从来没有人看到他醉过,在酒厂的时候他一顿喝五斤白酒,从出酒口接了冒着热气的白酒直接喝,跟喝水似得,然后照常工作嘛事没有,都说我们山东人性情豪爽、为人仗义,但我看酒肉朋友居多,喝别人的,能出汗,喝自己的,能喝出眼泪,酒桌上豪言壮语,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第二天全都忘掉了。

1、中国最能喝白酒的人在哪些省?

最能喝白酒的是广西。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广西的一些山区县,如金秀龙胜三江融安融水等县,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且豪爽之极,待客之物都是自酿米酒,你喝醉喝倒了他认为是你看得起他,你若滴酒不沾就是看不起他,开宴后必全体先喝三杯,每杯三~四两才可以互相敬酒。所以你尽管不饮酒也会被饮醉为止,而他自然陪客人至烂醉如泥,广西桂林盛行一句酒话:不喝三斤半,你别去兴(安)全(州)灌(阳),不喝三五斤,别到阳(朔)荔(浦)平(乐),若说酒最行,要数龙(胜)灵(川)临(桂)!。

2、谁是最能喝白酒的人呢?

谢谢小秘书、友余涌泉的邀请,我是我属鱼没脑子,承蒙抬爱,一并作答,说到能喝酒,不得不提到唐朝大诗人李白,众所周知,李白好酒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自己的诗作《襄阳歌》中也提到了自己的酒量“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据郭沫若先生生前统计,在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余首写到饮酒,更有人研究称李白一生喝了50吨酒!不过话说回来,蒸馏技术是在元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我国酒的度数才逐步提高,而唐朝时的酒精度数最多也不超过20度,跟我们现在喝的醪糟度数相近,所以说李白的酒量要大很大的折扣。

就现代来说,常在视频或报道中看到一些能喝的牛人,如“六斤哥”、“八斤哥”、“蓝天霸”等,我在这里不说那些,我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我的家乡河北省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古称大洼,旧时大苇洼一望无际,几个小村星点其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洼民整日和水打交道,与蛇虫相伴,所以都离不开旱烟喝白酒两样物件,基因传承,大洼人多数酒量都大的惊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就有了一句俗语:南来的北往的喝不过南大港的,

话说早年间一外地人闯荡江湖多年,三十多岁正值当年,自恃酒力过人,最不爱听的就是谁谁能喝。一日,他来到大洼地界,吃饭时听说一看洼老人酒量大的惊人,他越听越不服气,打了两壶十斤装的白酒,问明了看洼老人的方位就一路打听着去找看洼老人一较高下,来到窝棚前,看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佝偻着背在晒渔网,忙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面无表情,没有欢迎也没有拒绝,径直进到窝棚里。

窝棚里只有一条土炕,炕上放着一个吃饭的破方桌,看洼老人示意外地人坐在炕上,然后拿出两个大海碗放在两人面前,然后又掀开锅盛出一小碟水煮的黄豆放在桌中间,外地人见状,忙把带来的酒分别倒满两个碗,然后向老人一拱手,自己端起碗便干了。看洼老人不动声色,依着外地人的样子一扬脖儿也干了,外地人又分别倒了两碗,自己依然是先干为敬,看洼老人依旧效仿。

干到第三碗,外地人有些吃不住劲儿了,那大海碗一碗下去就是一斤多,连干了三碗,酒有些上涌,就想吃口菜压压酒,可看老人也没给自己筷子,再说就那么一小碟两口就能吃完的黄豆,心想再坚持坚持,毕竟老人那么大年纪了,能有多大的酒量,于是又倒了第四碗干了,看洼老人还是那样如清风拂面般一饮而尽,然后倒端酒碗,让外地人看看没剩一滴酒。

外地人真吃不住劲儿了,伸手捏了两颗黄豆扔进嘴里,这时看洼老人说话了:“呔,刚喝了这么几口就吃菜,你真是个菜虎子呀!”外地人一听,心里明白今天真是遇见了高手,忙起身一揖到地:“大爷,我年轻,今天多有冒犯。”然后一转身出了窝棚落荒而逃,我接触过两个能喝酒的人,其中一位的长项是喝啤酒,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啤酒刚在我们这里开始流行,啤酒是那种大瓶的,一瓶650ml,一箱24瓶,这位啤酒哥能赶上一箱啤酒没事,真是佩服人家的消化系统。


文章TAG:最能  白酒  中国哪里人最能喝白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