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和我们现代的酒区别很大。古代的酒,其实都是刚酿造好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糟”,就是很低度数的酒,想着高度数也就七八度吧,古代的“酒”的称呼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九十八,现在的酒,都是蒸馏酒,就是把类似于“醪糟”的酒液,通过过滤、提纯、蒸发等步骤,而让度数升高了,到达四五十度,这种酒就是我们常说的“烧酒”,喝了烧心的酒。

1、古代时候的酒是不是度数很低?

古人的酒之前麦子在头条发过一篇漫画解释了一下,就直接搬过来说明了。在古装电视剧中,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英雄豪杰,往馆子饭店一坐,首先就是来一斤好酒,大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酒才能书狂草,而到了《水浒传》中,酒更是成了第109条好汉,武松打虎、打蒋门神都是靠酒助攻;杨志因为一瓢酒失了生辰纲;而好汉之间一聚首,必定觥筹交错。

梁山中的大奇葩青眼虎李云不会喝酒,最后落得个建筑工程师的鸡肋职务,要知道上山前他可是沂水县步兵都头啊,和武松一个级别,虽然武功不及武松,但动起手来也是三五十人不得靠近的!可见在古代不会喝酒就和现在办公室里不会抽烟一样,容易被人孤立,关于古人喝酒的海量,大家也是诸多争议。例如武松的18大碗,放到现在早就喝倒一群壮汉,

其实古人之所以能喝这么多酒,主要还是酒的度数。其实元代之前,中国的酒都是谷物发酵酒,度数在20°以下,而且有很多低于10°的甜酒,这就是古代人为什么用酒解渴的原因,元朝入主中原后,有北方特色的高浓度蒸馏酒席卷全国;但明朝推翻元后,汉人又回归到了发酵酒时代;几百年后,满清入关又将蒸馏酒带到了中原。这么说来,发酵酒才是真正的国酒,

除了度数低,造成古代人海量的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1.古代娱乐活动资源相对匮乏,没手机没wifi,闲下来的时候只能喝酒消遣;2.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代人行路全靠两条腿,除了山间泉水,路边酒家的甜酒就是解渴的利器;3.古代好游侠,这种气质决定了他们朋友多,聚餐多,喝酒多...4.古代人情感相对丰富,文人骚客有事没事吐槽仕途和生活,而帮助他们忘掉烦恼的也只有可以麻痹神经的酒。

2、喝酒会很热,为什么小说里面,古代人口渴的时候,都要喝酒解渴?

谢邀!我是白铅华,出版社的编辑,欢迎来liao!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千钟”,看得读者蛮吓人,其实,古代的酒和我们现代的酒区别很大。古人统称为“酒”,其实还有细分,古代的“酒”的称呼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九十八。比如:欢伯、扫愁帚、钓诗钩、般若汤、绿蚁、碧蚁、曲生、曲秀才、天禄、清圣、浊贤等,再比如: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缥醪酒、河东酒、菊花酒等。

对于喝酒,古代更是文化多多,光喝酒的容器就有好多种,有盛酒的,温酒的,饮酒的,大概包括:尊、壶、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古代的酒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酒,其实都是刚酿造好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糟”,就是很低度数的酒,想着高度数也就七八度吧。不敢说喝不醉,但是想喝得酩酊大醉,估计很难,

现在的酒,都是蒸馏酒,就是把类似于“醪糟”的酒液,通过过滤、提纯、蒸发等步骤,而让度数升高了,到达四五十度,这种酒就是我们常说的“烧酒”,喝了烧心的酒。古人喝酒解渴,因为那时的酒就是饮料,综上,古代的酒度数很低,又喝不蒙,怕啥,渴了就喝呗。为啥不喝水解渴?我们都知道渴了和雪碧、可乐、芬达,古人肯定也得找些好喝的呗,光喝水,多没意思,

几个诗友,一起吟诗作对,没有酒来助兴,娱乐项目又少,哪还有什么意思哇。说不定趁着酒兴,还能出几句佳句呢,由此,我们常常看一些文学作品,动不动就喝酒,是有根据的。但是吧,“酒”是粮食精,一般人家可不能经常这么喝,粮食都不够吃,还酿毛线酒呀,一斤粮食二两酒,一斤粮食可以吃三天,二两酒可就一口,想想都划不来。

3、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文章TAG:古代  度数  古代的酒为什么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