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儿家喝酒写诗,而且还行酒令助兴,甚是有情趣。在《红楼梦》中还有一次比较盛大、热闹的行酒令,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代的差异造成了行为习惯的不同,为什么在《红楼梦》里,十几岁的孩子会不被禁止喝酒呢,在《红楼梦》中曾多次描写过行酒令的场景,将封建富豪的生活作为展露给读者,通过家宴更深体会奢华风靡的生活方式。
1、《红楼梦》里行酒令,什么叫射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恰巧宝琴、岫烟和平儿也是这一日的生日。大观园众儿女在红香圃大开筵席,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黛玉提议将各色酒令全都写了,拈成阄儿,抓阄决定行哪一个酒令,平儿拈了个“射覆”。宝钗笑说把酒令的祖宗拈出来了,“射覆”是从古有的,确实,射覆本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种研易占卜实践活动。
射是猜测,覆是覆盖的意思,通俗的讲,射覆就是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经过演变,逐渐成为民间宴饮时所玩的一种文字游戏,“射覆”酒令从汉代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李商隐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就写到了“射覆”的酒令,甲说一个字,这个字的典故里暗含着一个物件,这就是“覆”。
乙猜测出这个物件,但不直接说出来,他也要说出一个字,他说的字的典故里也暗含着同一件东西,这就是“射”,宝琴和香菱的射覆宝琴覆的“老”字,暗含的是《论语》里面“吾不如老圃”的“圃”。湘云教香菱说“药”字,应该是用陆游的《药圃》“幸兹身少闲,治地开药圃”的典,也暗指“圃”,探春和宝钗的射覆探春覆了一个“人”字。
宝钗说这个“人”字范围太广,泛的很,探春就又添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用“鸡窗”“鸡人”二典,暗含“鸡”,宝钗便射了一个“埘”字,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也暗指“鸡”。鸡窗指书房,唐代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鸡人,古代皇宫内用侍卫头戴红色配饰,于清晨报晓,貌似公鸡状,后用鸡人指报晓,
宝钗所用之典出自《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不勿思?”写的是在牛羊归圈鸡回窝的黄昏时分,一位女子期盼在远方行役的夫君早日归来的情境,李纨和岫烟的射覆李纨和岫烟的射覆文中没有解释,只简单地写: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子。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岫烟便射了一个“绿”字,二人会意,各饮一口,
李纨的“瓢”应该取典苏辙的《九日三首》之一诗:“瓢樽空挂壁,九日若为欢。”暗指“樽”,邢岫烟的“绿”,典出唐代刘希夷的《送友人之新丰》:“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也指的是“樽”,宝玉和宝钗的射覆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典出唐朝岑参的《送张子尉南海》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指的是“玉”,宝玉所射“钗”字,典出唐朝郑谷的《题邸间壁》:“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2、你喜欢《红楼梦》里哪个酒令?为什么?
在《红楼梦》中可以看到作者大篇幅的介绍各种酒令,在当时的社会,酒文化已经成为主要的活动节目,据说,酒令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宾之初筵》写到:宾之初延,左右秩秩,筵豆有楚,淆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这里的“监”和“史”就是指酒令官。
原本是监督作用吗,不让宾客大醉,如今成了劝酒的作用,酒令的形式多样,目的让酒桌上的气氛能够活跃、热闹起来,让客人多喝酒。在唐朝的时候,酒令开始盛行,《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关于喝酒的场合很多,不像《红楼梦》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人说《红楼梦》好在哪里?写得那么琐碎,简直看不下去,
其实,你若把《红楼梦》当作史书来阅读,就可以深入、全面了解清朝时期贵族大家庭中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莫不是时代的烙印和痕迹,《红楼梦》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让你在书中可以看到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诗词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使得清朝时期在我们眼前更清晰、全面、详细、真实的呈现给后人。
文章TAG:酒令 红楼梦 里行 红楼梦里怎么行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