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唐僧喝了春秋酿的酒就不破戒,喝了冬夏酿成的酒就算破戒,这是什么逻辑,水果,特别是野果生于树,以之作酿,是物尽其用,可称“素酒”。
1、人类最不能离开的是什么?
谢邀!有人说人类离不开的是水和氧,这句话说得不错,人类离开水、氧就得死,人死了我们还能站在这里讲话吗?所以,水和氧都是自然之物就不必说了。活着的人类最离不开的是:家、爱、钱、粮食、衣服、电,人生我,我生人,人爱我,我爱人,当今社会用什么去爱?用家的温暖去爱,去耕种有粮能吃饱,到处劳苦打工赚钱,怕你露体用钱买衣服给你穿,买家电给你用,用钱让你上大学、生病用钱去医院看病。
2、《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答:素酒是什么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注意到,很多答主都答,素酒是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粗酿,酒度数低,浑浊不好看,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称之为“素酒”。即经过“蒸馏”工艺的是荤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的就是素酒,这种解释,很滑稽,属于拍脑袋想出来的。虽说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蒸馏器,可以说明我国早就拥有了酿酒蒸馏技术,但在元明以前,世上常见的都是非蒸馏酒,
不信?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诗里写汝阳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左丞相李适之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为6000毫升、小斗为2000毫升,但酒具毕竟不是量具,这里以小斗论,即焦遂的酒量已达到了10公斤,请问,这能是蒸馏酒吗?而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
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读《水浒传》,看众好汉喝酒如喝水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鲁智深在五台山寺半山亭上,嘴里淡得出鸟,看见有卖酒的山民挑着一担水酒上山,不由分说,劈手就抢了一桶,喝了个底朝天。“智取生辰纲”过程中,白胜也挑了一担水酒,押解生辰纲的军丁并非好汉,却也一个个要买酒解渴,以酒解渴,要说这是蒸馏酒,打死也不信。
可以说,《水浒传》里出现的所有酒,都不是蒸馏酒,包括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透瓶香”,但是,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在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鲁智深就朝刘太公大呼小叫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而在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里又写:“众僧都坐了斋。
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可见,酒分荤素,并非以是否经过蒸馏来区分。又有人说,《宋史‧食货志下七》里有提到:“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这两种酒都不经过蒸馏,但发酵和熟化时间长短不同,是否小酒就是“素酒”;大酒就是“荤酒”呢?这种解释就更加可笑了,唐僧喝了春秋酿的酒就不破戒,喝了冬夏酿成的酒就算破戒,这是什么逻辑?!真要照这么分,那么和尚娶春秋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素妻,不算破戒;娶冬夏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荤妻,就是破戒——这说得通吗?!于是,又有人翻经引据,说清食谱《调鼎集》茶酒卷里酒单中提到有素酒:“冰糖、桔饼冲开水,供素客。
”这只能说是《调鼎集》太牵强附会了,冰糖、桔饼冲开水,不就是茶水、饮料吗?要骗人也不带这么骗的。再有,《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有谆谆教诲、八戒师兄弟,说:“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看,素酒也是会“醉饮误事”的!喝冰糖加桔饼茶水会醉的吗?可见,《调鼎集》里的冰糖加桔饼茶水绝不是《西游记》里说的“素酒”!那么,“素酒”和“荤酒”的区别在哪儿呢?其实,《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是有答案透露的。
文章TAG:大德 人类 离开 什么是大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