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常喝古人真的是无酒不欢,嫁娶喝酒、聚会喝酒、生孩子喝酒、见朋友喝酒,甚至开心喝酒、郁闷也喝酒,士兵上战场也是一人一碗酒鼓舞士气,估计古代人就是喝酒长大了,喝不千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古代人了。二、喝酒的杯子小据说古人喝酒的杯子十杯也就和现在正常酒杯的一杯差不多,所以啊,看似古人喝的很多,实际也不太多。
1、为什么古代人喝酒要煮,现代人喝酒直接喝?
此问题本人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古代民间酿酒技术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是在汉前,民间亦有造黄酒的,其实民间的早期黄酒就是米酒。而古代的早期米酒是专指谷子(小米)的,不包含大米,这种米酒是把小米煮熟后发酵而蒸酿而成的。这些早期黄酒因属发酵物,含霉菌,喝时再煮加热亦为散发菌毒而为之,且温酒又健胃利脾,
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古代的白酒,统为曲酒,用粮谷糠做熟曲以加热发酵才能做酒,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如高粮,大麦,大米,后期的薯干,玉米等,都是用曲发酵后而上笼蒸的,做法是把粮食煮熟后加曲闷之,发醇后再晒干,然后上笼再蒸。蒸出的流水便是酒,古代的纯粮曲酒,头道酒度数可达七十度上下。
古代没酒精,这道酒都做为民间消毒消炎的药用了,而二道酒也在五十度上下,相当烈性。而解放前后,这些酒还相当盛行,后劲很大,一醉不易醒,而三道酒为民间普通用酒,三十度上下。四道酒一般都不再喝了,因为已无酒劲,古代人喝酒为什么先加热煮酒呢?一是温酒不伤肠胃,益肝养脾。二是加热用热蒸气再把多余的曲霉与甲醇通过热气把它们挥发掉,用以免除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
2、古代人喝黄酒、米酒,还是白酒,水浒里大碗喝酒真的那么爽吗?
据记载,我国古代的酿酒历史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有专家认为,我国酿造黄酒的科技史大约有4000-5000年历史了,也有观点认为,黄酒酿造历史有6000-7000年了,古代的《吕氏春秋》《战国策》《黄帝内经》《淮南子》《酒诰》都有类似记载。考古发现,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是兰陵古酒,据今已经2000多年,
我国酒的种类繁多,传统酒有黄酒和白酒,用不同酒曲酿造而成。酒曲品种有大曲、小曲、麦曲、红曲等,最早的发酵酒就是黄酒,是我国古代饮用最多、时间最长的酒,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其起源与我国谷物酿酒的起源相始终,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发酵的低度原汁酒,酒精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八之间。从传说中杜康所酿的“秫酒”到今天饮用的黄酒,如绍兴酒、即墨酒,都属于这种酒的范畴,
在唐宋以前蒸馏酒还未出现,人们所饮用的酒绝大多数都是这种酒。发酵酒最早都是连汁带滓一起吃的,是混浊不清的酒(简称“浊酒”),蒸馏酒是在发酵酒的基础上,通过蒸馏的方法取得的一种含乙醇量较高的酒,现多称白酒,唐时出现,宋元以后逐渐普及。看过前面的酿酒史,大家自然对水浒人物的海量饮酒就有清晰的认识了,好汉们喝的就是发酵酒,度数不过十几度的米酒而已。
3、古人喝酒为何千杯不醉,一喝就是好几坛?
我们看古装剧时,经常会看到这种场景——主角们喝几大坛子酒也不会醉,尤其是武侠类的电视剧里面,乔峰可以做到千杯不醉,一句先干为敬,最后只剩下几个空坛子,李白曾在诗中提到这么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以说古人是无酒不欢,还能千杯不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可以做到千杯不醉呢?一、酒的度数小古代都是酿造酒,最多也就是现在的二十度,一般都是十度以下的米酒,所以喝不醉也无可厚非。
而且在做饭的时候,酒还会被用作调料,二、喝酒的杯子小据说古人喝酒的杯子十杯也就和现在正常酒杯的一杯差不多,所以啊,看似古人喝的很多,实际也不太多。三、经常喝古人真的是无酒不欢,嫁娶喝酒、聚会喝酒、生孩子喝酒、见朋友喝酒,甚至开心喝酒、郁闷也喝酒,士兵上战场也是一人一碗酒鼓舞士气,估计古代人就是喝酒长大了,喝不千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古代人了。
文章TAG:古代人 黄酒 喝酒 古代人怎么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