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的酒,在我国古代就较为常见了。在元代之前,中国的酒全部是酿造酒,而不是蒸馏酒,了解一下古代白酒的普遍度数,就会明白喝几坛子酒根本不是事儿,读者朋友们是否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古代侠客吃饭时,都是两斤牛肉一斤酒呢,但果类酿酒比较少见,酒的价格也比较高,毕竟古代没有大面积的水果种植。

1、古代的酒一个人可以喝好几坛,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看看水浒的故事,鲁智深在五台山脚抢了小贩一桶酒,几乎喝了干净。之后鲁智深虽然大醉,还是能够自己走路回寺庙的,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多碗酒,但还是能够爬到景阳冈上。这什么概念?今天谁要是喝十多碗白酒,铁钉得去医院抢救,不过,古代人都是这样,喝十几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在元代之前,中国的酒全部是酿造酒,而不是蒸馏酒,

所谓酿造酒,是中国乃至世界传统的酿酒方法。我们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酿造酒的原料很多,比如各种谷物、各种谷类。中国人从古至今,直到元代为止,所有的酒都是酿造酒,这种酿酒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酒精含量不高。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因此酒的酒精浓度不可能超过20%,

如果采用谷物酿酒,酒精含量为3%~8%:果类酿酒则高一些,为8%~14%。但果类酿酒比较少见,酒的价格也比较高,毕竟古代没有大面积的水果种植,所以,大部分中国古人喝的都是谷物酿酒。那么,究竟含量最高不超过8%,也就是今天的啤酒水平了,现在大家就清楚了,武松喝的是十八碗啤酒,鲁智深喝的是大半桶啤酒。这种酒量在今天也算厉害,但也不算太夸张,能够达到他们酒量的北方人多得很,

2、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古人动不动喝几坛酒还不醉,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史书记载和文学作品,说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得。实际上,这点不值得奇怪,且不说元代之前,酒的酒精含量普遍较低,就在今天,好酒量的人也不算稀奇,比如之前我喝酒的时候,多的时候喝过大概有七八斤啤酒加半斤二锅头,当然中间少不了几次厕所。而我见过能喝的反而是一个女孩,可以说天赋异禀,有次喝酒喝了那种青啤十多瓶,这个量算不了什么,奇的是人家喝的气定神闲,厕所都不用上,只能说个人代谢功能异于常人,

而能喝的人有次在一个节目上介绍一个酒神,是鲁豫主持的一个节目,那人可以一顿喝七斤白酒,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酒,平均度数怎么也要四十度以上,古人喝酒小坛子也就两三斤的量,加起来也可以算是几坛子了。像名人里面,能喝酒的也屡见不鲜,比如最喜欢写酒的古龙大侠,他的作品里几乎每个大侠都爱酒,更有诸多酒量惊人的奇人异士,

古龙大侠自身那个酒量也是骇人听闻,当年古龙大侠多数作品都拍成电影,他自己也是个编剧,他的酒量武行的壮汉见了都怕,据洪金宝回忆说古龙喝威士忌都是一杯一杯的灌,就算他们有功夫在身也不是古龙的对手。也许正因为古龙喝酒太甚,所以英年早逝,让人可惜,再一个能喝酒的比如俄罗斯人,他们的酒量是普遍较高,高度难喝的伏特加,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说了现代喝酒的众生相,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算在今天这个人的体质,加上现在普遍较高的白酒度数,一次喝个几坛子酒都不算回事,何况是在一贯喜欢夸张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里呢,这事不值得称奇,在元明清时代已经有了蒸馏酒,但是民间普遍流行的还是一般家庭式作坊酿造的酿造酒,比如大名鼎鼎的二锅头成形于清中期,已经接近于近现代了。

了解一下古代白酒的普遍度数,就会明白喝几坛子酒根本不是事儿,我们古人善于发展技术,不注重理论研究,所以没有确切记录酒精含量的记载,对于酒的描述多是老陈醇香等不牵涉量化的词,根据古人酿酒方式的记载和相关遗址的挖掘,可以推演出古代人相当一部分酿酒跟今天家庭酿米酒的基本方式和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今天酿酒度数最低的可以算是酒酿了,算是一种米水混合物,超市里冷藏区经常有卖,有些小孩子也喜欢买来吃,过滤掉大米,可以算是一种酒了。


文章TAG:一坛  古代  银子  古代一坛酒多少银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