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 酒陶渊明

2,饮酒全首诗 要

饮酒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全首诗 要

3,谁有陶渊明饮酒原文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 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 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 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 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

谁有陶渊明饮酒原文

4,陶渊明写酒的诗句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还有一首诗 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还有一首诗 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饮酒 十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2.《饮酒 十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3.《饮酒 十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4.《饮酒 十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5.《饮酒 十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6.《饮酒 十六》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7.《饮酒 十七》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8.《饮酒 十八》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9.《饮酒 十九》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10.《饮酒 二十》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5,饮酒 陶渊明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最有名的一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六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 归宿。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文章TAG:陶渊明  问酒陶渊明    酒陶渊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