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完全严格的按照啤酒生产工艺去酿制啤酒,那么一瓶啤酒至少零售10块钱以上,现在的工业啤酒卖高价根本就是耍流氓。为什么有的消费者会觉得现在的啤酒跟二十年前的啤酒不一个味道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啤酒大部分都属于“工业啤酒”的范畴,比如常见的青岛,雪花,燕京等品牌都属于“工业啤酒”,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精酿啤酒”,我们来先来了解一下这两者的有啥区别。
1、国产哪些啤酒是精酿,雪花啤酒到底算不算好啤酒?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叫精酿啤酒。一般来说,精酿指的是年产小于一万桶,基本靠手工制作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酒精的来源是麦芽,你仔细观察青岛和崂山,会发现,他们的配料里一个有大米,一个有糖浆,这就是他酒精的主要来源。而精酿啤酒的配料,一般都是水,啤酒花,大麦芽,酵母,有些可能还有橙皮和芫荽(苦味精酿)精酿这个概念来源于国外,比较出名的就是英国的酿酒狗,还有比利时修道院,一般口味分三种:苦味,酱油味,酸味,
2、为什么国内的啤酒酒精度比国外的低很多?
中国的啤酒,销量最大也最广为人知是拉格啤酒,即lager。啤酒最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口味并不轻,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中国最开始的啤酒,其麦芽度都不低(啤酒瓶上大字标注的是麦芽度,酒精度在背标上会有,),平均度数能在12-14°P。现在啤酒度数一般为9°P,清爽型7-8°P,最过分的是浙江地区能够看到的6°P红石梁和5°P大梁山,而且都卖的不便宜,还常常面向消费比较高的餐饮场所...啤酒度数降低,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拼酒风俗带来的度数降低。国人对于酒量比拼有非同寻常的热爱,常常听到小青年吹牛说:“昨天喝了一箱啤酒,一点事儿没有”。大排档开一箱7°P啤酒,全交代给洗手间了,当然没感觉,这种莫名的成就感会让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喝完没感觉的低度啤酒。不光啤酒,白酒也有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喝起来口感好的白酒度数都在42°以上,市面上大量的38°酒是怎么来的内?其次,中国人的口味也真的在变淡。
青岛,百威,雪花这些啤酒都会不定期的进行盲评调查,也就是随机找消费者对啤酒进行不知品牌的感官品评,结果度数类似的啤酒,总是低一点度数的得到更高的分数。可能是低度啤酒训练了消费者,也可能是消费者选择了低度啤酒,总之度数是越来越低了,再次,中国的啤酒成本压力越来越高。平价啤酒的价格,从多年前的1.5元一瓶变到现在的2-3元一瓶,容量从750ml逐渐降低,720ml,680ml,650ml,630ml,580ml,500ml...但是总的价格提高并没有追上原材料、包装材料,以及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
外观变了,内容也跟着变。改变工艺降低度数,于是也相当于涨价么,这种变化都是某一家开先河其他企业跟进的,算是行业默契吧。最后想要说的是,啤酒企业也并不总是乐见这种度数的一天低一天,上面@dizzarz引用了wiki的内容,wiki说的不完全正确,充入CO2不是为了掩盖酒花的不足。因为现在国内啤酒都采用高浓稀释的生产工艺,
也就是说,投入原料的时候,啤酒度数在17°P,到灌装前再用充CO2的水兑入啤酒,将浓度降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往水中充入大量的CO2来保证口感及隔绝氧气,但是高浓稀释总有个程度,6°P和5°P的啤酒喝起来就略带苦味碳酸水的感觉了,再低将无法保证水和酒完美融合,也就是消费者能喝出来掺水的口感。消费者并不傻,现在的啤酒度数其实已经开始回升,因为消费者对啤酒的认识改变了,
3、为什么国产啤酒原料中都有大米成分,而国外啤酒中却拒绝使用,哪一种好?
把垃圾啤水说的如此清新脱俗,我也是醉了,用大米做啤酒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降低成本!为什么有的消费者会觉得现在的啤酒跟二十年前的啤酒不一个味道了?二十年前的啤酒里面可没有加大米,就是用大麦芽酿制的。现在的工业啤酒严格说不能算作“酒”,完全可以划分到含酒精的“饮料”中去,如果完全严格的按照啤酒生产工艺去酿制啤酒,那么一瓶啤酒至少零售10块钱以上,现在的工业啤酒卖高价根本就是耍流氓。
文章TAG:啤酒 精酿 国产 我国 我国的啤酒多为什么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