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醋和酒原本也是一家,图片来自网络)后来,酿酒技艺越来越发达了,尤其是酒官们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很慎重,在不同地区,分别出现了米酒和黄酒,米酒是大米做的,而黄酒主要是小米做的。

1、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145条回答,古人要看什么时代的古人。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体喝这几种酒,第一,谷物酿造酒。酿造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制造很繁琐,通常要将薯类和谷类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经过加压蒸煮,淀粉糊化成为溶解状态,然后加入酵母进行缓慢的发酵,形成酒精,

随后再进行过滤,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体,就是酿造酒了。可以说,酿造酒是纯天然的酒,谷物酿造酒就是用各种谷物制成,常见的是黄酒。不过,黄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为原料,一些南方人很喜欢喝的米酒,其实就是黄酒的一种。第二,水果酿造酒,常见的就是葡萄酒。水果酿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发酵,

葡萄酒的度数较高,但比较酸,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就是元代之前的酒。这些酒是纯天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古人没有化学概念,导致酿造酒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比如甲醇。如果长期不做处理饮用这些酒,会有害身体,

同时,民间小店酿造酒技术不高明,往往酒中会有很多杂质,颜色也难看。所以,我们看小说《水浒传》,喝酒的时候都要首先温酒,温酒就是将酒加热,这样可以将甲醇的有害物质挥发,而不是想热着喝。随后,在端给食客之前还要筛酒,就是对酒液进行过滤,减少杂质,端上来好看一些,口感也好,酿造酒最大问题是酒精度不高,很好的黄酒也就十几度。

普通民间小店酿造的黄酒,也就几度而已,类似于今天的啤酒,所以武松能够喝十八碗还能走上景阳冈再醉倒,这十八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到9瓶啤酒。武松这么个大汉,喝这些酒还是没问题的,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习惯于喝烈酒,才出现了蒸馏酒,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2、《三国演义》里面的“煮酒论英雄”,煮的是什么酒?

华夏酒文化,远运流长,按制酒工艺分三类,既,勾对酒,蒸留酒,发酵酒。勾对酒用食用酒精和水混合而制成,原料经发酵再上蒸锅蒸制成的就叫白酒。原料经发酵制成的酒叫黄酒,也叫稠酒,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他温的就是白酒,酒状英雄胆。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他煮的是黄酒,因为白酒饮前是温酒,而黄酒需要煮才能饮用,

3、古时候喝的酒是不是米酒?

谢小秘书邀请。如果问题问的是中国古时候,那么其实至少有四种酒,传说商代的时候,酒文化非常流行,这个可以从考古中发现。当时,已经出现了两种酒,一种叫做醴,一种叫做鬯,这两种酒有什么区别呢?醴就是甜酒,是用谷芽“酿造”而成的。这个发酵其实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工艺其实有比较大的区别,它利用的是谷芽中的一些糖化酶,以及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酵母,然后将谷物发酵成了酒,

这种发酵方式,糖化的作用为主,酒的味道比较淡,因此并没有很好地保持下来,后来就被做糖的人继承了,将麦芽通过这种方式,经过糖化反应,变成饴糖,也就是过年给灶王爷上供的麦芽糖。(饴糖和酒原本是一家,图片来自网络)那么这种工艺后来变成了啥呢?这就要说到鬯了,鬯是用酒曲酿造的,和醴不同的是,它的酒精含量显著更多,而甜度就要低一些。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发现这么酿酒还是更方便,味道又香,所以醴也就不那么流行了,古代酿酒是有专门的官员,用酒曲酿酒也不是一点麻烦都没有,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不小心就会发酵过度,变成醋了。(醋和酒原本也是一家,图片来自网络)后来,酿酒技艺越来越发达了,尤其是酒官们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很慎重,在不同地区,分别出现了米酒和黄酒,米酒是大米做的,而黄酒主要是小米做的。


文章TAG:古代  古代什么酒是甜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