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岩石学的书到底用哪一本呀有讲课视频么

等等大纲吧,除了大纲好像没什么比较权威的东西了。视频的话,你看看地大的精品课程有没有

岩石学的书到底用哪一本呀有讲课视频么

2,岩石学中ACNK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A 为二氧化三铝;C 为氧化钙;N 为氧化钠;K 为氧化钾;/ 为除号;用分子数计算A/NK 一样一般用于A/NK-A/CNK图解中判别铝饱和程度

岩石学中ACNK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3,考研专业三矿和矿普的区别

学地质 矿物学和岩石学是基础的东西,矿物学教你认矿物,岩石学教你认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岩石学比矿物学难,岩石是由1种或2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学习上相对难。矿床学主要是告诉你成矿条件类型和原因。矿产普查与勘探是说侧重于地质找矿方面的。其实说两个专业侧重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你要做勘探你少不了矿物岩石学的基础,非得要区别,我觉得就是学矿物岩石矿床学可能在室内工作吧勘探那个在野外工作其实都是地质

考研专业三矿和矿普的区别

4,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一般认为,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一部分,厚度在120km上下。通过地震波(P波与S波)及其他物理方法探测发现,岩石圈在沿地球半径方向上被两个明显的界面(地震波速不连续面)所分隔,上一个界面为康拉德面,下面一个界面为莫霍面。莫霍面将岩石圈分为地幔和地壳两大部分;康拉德面又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两部分。上地壳主要发育在大陆岩石圈,大洋岩石圈上基本不存在。岩石圈垂向上的结构可简示为表3-1。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的组成及结构有所不同,现简述如下。表3-1 岩石圈结构简表(一)大洋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对大洋岩石圈的成分和结构认识主要是通过海洋钻探、洋底取样、对海洋玄武岩和海洋沉积物及蛇绿岩剖面的研究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来获得的。同陆壳相比,洋壳较薄,一般在0~10km之间。多数人认为,它是由玄武质层加上不厚的(1~2km)海洋沉积层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海洋沉积物——洋底玄武岩——席状岩墙带——辉长岩及超镁铁堆积岩——上地幔顶部变形橄榄岩。而莫霍面是基性洋壳与上地幔橄榄岩之间的化学界面。洋壳主要由洋底玄武岩组成,它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成分较均一的低K2O、TiO2、LREE及其他不相容元素,特别低Rb/Sr比和87Sr/86Sr初始值的拉斑玄武岩,来源于“亏损型”地幔。除洋底玄武岩以外,构成洋壳的还有部分洋岛玄武岩,它是一套岩性比较复杂的富轻稀土及不相容元素、碱度较高的碱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的组合,分布于大洋板块内部的洋岛中,来源于“未亏损型”或“富集型”地幔。(二)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大陆的上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及花岗岩类组成,为浅变质富含水的“湿”的绿片岩相。中地壳由相当于混合岩的物质组成,富含钾、钍、铀,为含水的“湿”的角闪岩相。下地壳是由麻粒岩相组成的富含CO2的“干”变质作用带,其中,下地壳上部主要由长英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底部主要由镁铁质麻粒岩组成,其化学成分接近于幔源玄武岩。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大多限于深为20km以上的中、上地壳内。K.H.Wedepohl于1995年提出了欧洲大陆的地壳结构模型(图3-1)。图3-1 欧洲大陆地壳结构模式(三)上地幔组成和结构上地幔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对天体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幔岩石学的研究而获得的,其岩石成分主要是超镁铁岩和镁铁岩类,包括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橄榄拉斑玄武岩。上地幔的岩石和化学成分是不均一的,其原因可能既有地球初始形成时原始陨集物质(星子体)的差别,又有地球生成后演化过程中构造—物质运动的不均一性。路凤香曾据地幔岩石学研究并参考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提出中国东部上地幔的岩石结构模型(图3-2),从上而下划分为:①莫氏面以上的深部地壳:主要由中基性麻粒岩构成,莫氏面自东北向东南沿海逐渐变浅;②上地幔最上部:莫氏面至软圈顶部,自北向南有变薄趋势,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靠下部有流体交代作用形成含金云母或含角闪石的橄榄岩;③上地幔软流圈:以尖晶石橄榄岩为主,夹有辉石岩条带及透镜体,具高温塑性变形,交代作用发育。在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石榴石二辉橄榄岩;④方辉橄榄岩及二辉橄榄岩互层:两种橄榄岩呈互层出现,被认为是地球早期阶段一次较广泛的熔融作用的残余,由于方辉橄榄岩熔点高于二辉橄榄岩,形成熔融作用的隔挡层,也可能相当于软流层底界的位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石圈内部的构造和变形是不均匀的,并且随温度、压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变化在板块边界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以25~200km深度的俯冲带为例,通过热模拟和地震层析可以确定地幔楔和俯冲板块上部的湿度和水化条件。通过地震台网的系统观测可以获取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结构的详细图像。初步研究表明,俯冲带存在着明显的分段性,每一段落的物质组成、状态及温度、压力条件都有显著差异。图3-2 中国东部上地幔结构剖面大量的反射地震资料显示,陆壳的结构形式多样,随大地构造背景差异而不同。在地盾和地台区相对简单,在地槽区则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均一,经历了多期的挤压和伸展的交替变化。逆冲岩片发育,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叠置,显示出存在多个内部低速层的多层状反射体的形态。大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主要表现在各种板块边界带,反映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多个方面。在这些边界带中,构造运动强烈,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显著,成岩和成矿作用活跃,常是主要成矿区(带)的所在地。

5,含硒的陨石有哪些伊丁陨石含不含硒

1、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该类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石铁陨石根据起内部的主要成分和构造特点分为:橄榄石石铁陨石(PAL)、中铁陨石(MES)、古铜辉石——鳞石英石铁陨石。2、石陨石石陨石上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也含少量金属铁微粒,有时可达20以上。密度3至3.5。石陨石占陨石总量的95%。1976年3月8日15时,吉林地区东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降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所收集到的陨石有200多块,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公斤,名列世界单块陨石重量之最。吉林陨石表面,有黑色、黑棕色熔壳和大小不等气印。化学组成成分为Sio2占37.2,Mgo2占3.19 Fe占28.43。主要矿物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铁纹石和陨硫铁;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石陨石根据起内部是否含有球粒结构又可分为两类:球粒陨石、不含球粒陨石。球粒陨石根据化学-岩石学分类被分为:E、H、L、LL、C 五个化学群类。E群中铁镍金属含量最高,形成在一个极端还原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几乎不含氧化铁;C群中的铁镍金属含量最低(或不含铁镍金属成分),形成在一个相当氧化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值最高;H、L、LL群的形成环境界于E群和C群之间,其特点也界于E群和C群之间。无球粒陨石根据其氧化钙含量的高低分为:贫钙无球粒陨石、富钙无球粒陨石两个大类。贫钙无球粒陨石中的氧化钙含量小于等于3%;富钙无球粒陨石中氧化钙含量大于等于5%。3、铁陨石橄榄石铁陨石铁陨石中含有90%的铁,8%的镍。它的外表裹着一层黑色或褐色的1毫米厚的氧化层,叫熔壳。外表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坑叫做气印。此外还有形状各异的沟槽,叫做熔沟。这些都是由于它们有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形成的。铁陨石的切面与纯铁一样,很亮。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该类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石铁陨石根据起内部的主要成分和构造特点分为:橄榄石石铁陨石(pal)、中铁陨石(mes)、古铜辉石——鳞石英石铁陨石。 石陨石石陨石上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也含有少量金属铁微粒,有时可达20以上。密度3至3.5。石陨石占陨石总量的95。化学组成成分为sio2占37.2,mgo2占3.19 fe占28.43。主要矿物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铁纹石和陨硫铁;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石陨石根据起内部是否含有球粒结构又可分为两类:球粒陨石、不含球粒陨石。球粒陨石根据化学-岩石学分类被分为:e、h、l、ll、c 五个化学群类。e群中铁镍金属含量最高,形成在一个极端还原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几乎不含氧化铁;c群中的铁镍金属含量最低(或不含铁镍金属成分),形成在一个相当氧化的环境中,其橄榄石和辉石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值最高;h、l、ll群的形成环境界于e群和c群之间,其特点也界于e群和c群之间。无球粒陨石根据其氧化钙含量的高低分为:贫钙无球粒陨石、富钙无球粒陨石两个大类。贫钙无球粒陨石中的氧化钙含量小于等于3%;富钙无球粒陨石中氧化钙含量大于等于5%。 铁陨石铁陨石中含有90%的铁,8%的镍。它的外表裹着一层黑色或褐色的1毫米厚的氧化层,叫熔壳。外表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坑叫做气印。此外还有形状各异的沟槽,叫做熔沟。这些都是由于它们有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形成的。铁陨石的切面与纯铁一样,很亮。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文章TAG:路凤香  岩石  岩石学  讲课  路凤香岩石学讲课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