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高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可以说,从电影《红高粱》开始,世界真正了解了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最大的国际奖项。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中国最佳故事片金鸡奖。高粱片也是如此。很多人根本看不懂电影在表达什么,电影要说什么,只看表面现象,所以被贬低,被排斥。
电影红高粱为什么获奖?
这几天,红高粱正在重映,我以前在电脑上看过两遍,这是首次在电影院看。事实证明,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完全领略影片的气场色彩音乐表演等,完全感受影片所渲染的原始的生命力量。红高粱不但在国产电影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里也是唯一存在的。再没见过其它影片能如此阳刚有力,如此浓烈地展示爱情生活生死这些东西。
故事看似松散,其实浑然一体,非常完整,始于新娘子出嫁,终于小孩子成长,这是生命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续。为了营造这份浓烈,张艺谋将内外空间进行了紧密结合在故事上,每个情节都是仪式性的,从颠轿到野合到祭酒到战斗,把土地变成舞台,把生活变成做戏,感染力就集中了在电影语言上,用酒太阳风这些本就刚烈的元素来制造气氛,弥漫于红色的海洋中,像生命的血在喷薄。
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地方是阴柔的,那就是罗汉大哥看着九儿的眼神。这位汉子也爱着眼前的女人,但是又不敢表达出来,最终满怀怅惘,远走他乡。之前,当所有人都称呼九儿时,只有他称呼掌柜的。当后来他看到姜文的粗狂直接,也改口叫九儿时,就意味着他认输,要走了。这是人性微妙的地方,但一闪而过,影片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彰显生命的力量和民族的大义。
在片中,劳动看起来如此美好,每个人都乐观澎湃,身上的汗水和酒一样浓烈,充满性感。红高粱不是像黄土地那样去展现农民的辛苦和悲剧,而是要挖掘中国人精神里的那股阳刚力量,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气质。当这种生活被侵略者毁灭后,他们就会用生命去反抗。 1987年影片诞生,正是中国要告别过去,全面拥抱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传统文化自此日渐淡薄。
如今的中国人,是属于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不再是像影片里的属于中国文化的独一无二的模样,那颠轿的步伐黄色脊梁上的汗水祭酒的歌声,全都消失不见。 电影的力量除了在于讲述,还在于记录,记录一份记忆。红高粱获得柏林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国际最大奖。的确实至名归,因为世界上没有这种气质的片子。小说作者莫言后来获得第一个被完全认可诺贝尔文学奖,也创造了历史。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红高粱?
之所以关注英国电影红琼,起初是因为真实事件改编的红色传记,因为介绍里英国最长寿克格勃女间谍的名头,当然,屡获奥斯卡奖提名的国宝级女演员朱迪丹奇,也是我无法抗拒本片的理由,虽然,当初那部莎温情史胜之不武,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朱迪丹奇的演技毋庸置疑。看完全片,我有种被欺骗被愚弄了的感觉。
红琼是一类典型的理由不够感情凑影片——用充满玄学的核威慑理论和算不上出色的感情戏纠葛,以便将背叛救赎命运和现实煞有介事的串联起来。真实的原型人物,明明是拥有信仰的真间谍,明明是在危机四伏中拿到了关键情报,明明让苏联人分享到英国人的核武器研究成果,在红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女主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的冲动情愫为了真爱偷材料的煞有介事,甚至到了片尾,干脆抛出了核威慑的大道理,以便草草结束这毫无意义的片子。
我理解像洪琼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真的不好办。如果把《红色间谍》的整个故事再拍一遍,看起来太保守,缺乏创意,而且影片和无聊的新闻纪录片没什么区别。如果选择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的改编和重构,或许能把这个传奇故事渲染得更有时代感,更有真实感。被誉为专业莎士比亚剧的英国导演特雷弗·纳恩,将他奔放的激情和创造力融入到这部《红琼》中,让这部电影仿佛诞生了莎士比亚的宿命困境——背叛国家或者泯灭良知。
文章TAG:红高粱电影 红高粱 电影 张艺谋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