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对茶字的规范始于隋代的一部字典《广韵》,既收录了茶字,又解释了茶是茶和木茶的通称。所以唐代开元年间官方对开元字的修订,正式纳入了茶字,专指茶树和茶叶。陆羽写茶经,只用茶字,不用茶、木茶。

茶一词的起源从哪里开始?

中国人饮茶起源久远,有上古神农氏说,也有起于西周之说,总之是很久很久就有了。文字茶一词的出现,起源于唐。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唐代,陆羽著茶经一书,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陆羽在茶经如是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因此有茶字起源于唐代的说法。陆羽733—804,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字的起源是什么?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欢迎关注懂茶帝茶的称谓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茶的称谓有很多。比如荼木荼懂茶帝注单字为木字旁加荼,现已无此字,多写为槚下同 荈槚蔎诧茗葭等,其中以荼字用的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候是指茶,有时候又指苦菜。大概是为了区分茶和苦菜,将指茶的荼加了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木荼字,并在唐代以前都是茶的常用文字称呼,读音一般仍读作茶ch音。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湖南有个茶陵县,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古长沙国置的县,称为荼陵县,其中荼字在汉朝时就读作茶ch。广韵中收录的茶字茶文字的规范茶文字的规范,从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录了荼木荼和茶字,并说明茶是荼和木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官方修订的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门指茶树和茶叶,再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再用荼和木荼了。

茶字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演化的?

简版结论注意这个回答涉及一些音韵学知识,因为不讲的话,就讲不清楚茶字怎么来的1茶和荼本一字分化,就是形声字,从艸,余声。这个余声是指古音,也即汉语音韵学中的所谓的喻四归定。如涂从余得声,是古音谐声。2cha2在魏晋以前跟荼的读音一样,类似福建闽南语的发音,福建闽南语也就是英文tea之词源。

这也就是汉语音韵学中所谓的古无舌上音。如姚逃兆,都从兆得声。逃从兆的上古音,也即舌头音得声,姚的声母喻三,是从兆的中古音得声。兆是舌上音,也是中古音。茶是舌上音,荼是舌头音,今之舌上音古读舌头音。简单的讲一下这个音变关系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分为喻三和喻四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喻四来源于舌头音端透定三纽,喻三来源于匣母。

这是民国音韵学家曾运乾首先提出来的,。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三母在上古汉语中没有,是从舌头音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这是乾嘉学者钱大昕的发现。 南方方言闽南语潮州话等,是最能体现古无舌上音的方言福建话是最能体现古无舌上音现象的汉语方言,茶字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3从古人的的经文注解看,荼tu2的本义指苦味植物。

唐代以后,饮茶之风兴起,省略了“茶tu2”二字,创造了“茶”字,专门表示苦的植物茶。这种分字法在汉字中很常见,如陈阵太太岛调。稍微改变一下这个字的字体,造一个新字,承担这个字的部分职责。目的使汉字更准确地记录汉语,不产生歧义。-


文章TAG:茶的起源50字  起源  一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