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酱,有大酱,豆瓣酱(盘酱),辣椒酱。东北产的野山参2是东北的水貂皮3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和老罕王努尔哈赤有极大的关联,也有街上超市买来的香其酱,还有辣椒酱,在东北,每一个家庭妇女做菜都离不开大酱,首先,我心目中,还是喜欢东北农家的大酱。
1、东北有什么特产烟?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1指东北产的野山参2是东北的水貂皮3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东北三大怪1窗户纸糊在外,2大姑娘叼个大烟袋,3生了孩子吊起来。窗户纸糊外面是因为下雪时雪不会积在窗格上阴湿窗户纸这样不易破损,养孩子吊起来是因为把摇篮用绳吊在房梁上只要推一下摇篮它就能自己晃好久小孩就睡着了。大姑娘叼烟袋是因为东北人吸烟的人多,都用烟袋或烟斗吸烟叶有这样的习惯,
我老家是通辽地区,那里原是内蒙,有一段时间曾经归属过吉林省,后来不知何故又化归回内蒙。我在老家读到初中毕业后才离开,在我的记忆里,我的老家虽归属内蒙,但很多人是从黑吉辽过来的居民,风土习俗都一样。在五六十年代,东北人无论男女吸烟的人很多,特别到了冬天农闲时人们窝在家里猫冬抽烟喝茶聚在一起听艺人說书,满屋子烟雾缭绕,说书的人口甘舌燥绘声绘色,听书的人咋着汉烟袋锅吸食烟叶听的津津有味,
因为喜欢抽烟,所以很多农户自家种烟叶,城里人买汉烟叶吸食。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烟叶有两种,一种是旱烟叶,一种叫蛤蟆烟,那可真叫东北特产烟呐,听吸烟的人说这烟劲大还不抢嗓子也不会咳嗽,秋天人们把烟叶掰下来,把新鲜的烟叶一层一层码起来,中间放一种东北特产有香味的蒿子,一层烟叶一层香蒿子闷捂两三天发酵出汗,让烟叶吸遍蒿子的香气变黄变软,然后把烟叶用编织的麻绳夹住晾干收藏即可,晒干的烟叶金黄色带点香味。
2、东北大米有什么好点的牌子?
五常大米价格最贵,知名度比盘锦,响水要高,同时种植历史早(盘锦的种植历史要从岛国统治时期开始),种植面积也大很多(盘锦太小,全市都种水稻可能也产不了那么多),种植种类基本也比盘锦和响水多(我们本地基本没人吃籼米),就我知道的情况来讲,东北能产大米的土地不多,辽宁很少,黑龙江可能比较多吧。种水稻无非就是要水田,有河流经过,种植季节能保证日照时间和温度,不能过早入冬,就是这样吧,
事实上,大米的质量是一方面,但是只要你不是生吃米粒,那我告诉你水最重要。本人亲身经验,用相同品质(从粮库加工厂里同批出)的盘锦大米,在盘锦本地做饭,熬粥的味道就比在锦州,鞍山,深圳一些我亲戚家里做的明显好吃(非个人点评),盘锦属于盐碱地,水喝起来有碱味难喝,但是这种水特别适合煮粥做饭,具体科学道理不懂。
最后,我讲一下,所谓的“五常大米”和“盘锦大米”的来头,产粮地如:盘锦,粮库或者是大米加工厂去收稻子不一定在本地,可能去其他周边市的农村去收,当然外地稻子价格便宜质量稍差,收来的稻子和真正本地稻子加工(大米的加工很复杂的,效果和棒子的整容差接近)混着来。一般卖的贵的,高档一点的就多放本地米;相对的,便宜一点的就是多掺外地米,
3、东北蘸酱有哪些推荐?
东北人吃饭是顿顿离不开酱的。尤其是在夏天,东北人是一定要吃蘸酱菜的,特别是小葱蘸酱。俗话说的好,“小葱蘸酱,越吃越胖”,蘸酱菜所用的酱有自己家做的农家大酱。也有街上超市买来的香其酱,还有辣椒酱,在东北夏日的傍晚,一碗辣椒酱是整个餐桌的灵魂所在。金黄色的辣椒油封盖住大豆的全部香味儿,晚饭时分,掐一把水灵灵的小葱,切几刀脆嫩的黄瓜条,配上几根儿外皮鲜红,内里洁白水嫩的小水萝卜,洗几把鲜嫩翠绿的生菜,再来块白白嫩嫩的大豆腐。
蘸上点儿大酱,那是一定会多下两碗大碴粥的,酱对于东北人的意义,就像是陈醋对于山西人。油泼辣子对于陕西人,麻酱对于北京人,在东北,每一个家庭妇女做菜都离不开大酱,炖菜要用到酱,熏酱熟食也要用到酱,生吃更是要蘸酱,东北人吃大酱的传统,大概要追溯到满人入关之前。据说和老罕王努尔哈赤有极大的关联,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
文章TAG:东北 好点 大米 东北有什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