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28/08/1814710_35669255.shtml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2,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http://wenku.baidu.com/view/e11c32e79b89680203d82580.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28/08/1814710_35669255.shtml

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3,找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LZ邮箱? 我传给你~
http://www.kanshu.la/book/mudanting/ 太多了,复制不了,麻烦楼主自己看咯
http://guoxue.baidu.com/page/c4b5b5a4cda4/

找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4,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汤显祖《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擅长戏曲创作,代表作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在明万历四十五年发行。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擅长戏曲创作,代表作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牡丹亭》主要是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杜丽娘是官家千金,在情窦初开时受到家中礼教的禁锢。某一天,父亲为她请了一位老儒来授课。在讲解完《诗经》时,牵动了杜丽娘的情丝。没过多久,杜丽娘踏春归来,因疲惫倒头就睡,在牡丹亭梦到了书生柳梦梅。杜丽娘在醒来后因在牡丹亭未找到书生,心中十分抑郁,熬成心病,最终不治身亡。杜丽娘在死后,到地府向判官询问自己死去的理由,判官发现她与柳梦梅有结亲之事,便放她回到人间。而柳梦梅在赴京途中住进了梅花庵中,从此与杜丽娘恩爱生活。柳梦梅在赶考时告诉杜父,丽娘还活着,最终父女、夫妻相认。

5,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记题词 (明〕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声声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歌溜的圆。
良辰美景奈何天
1、柳永的 <雨霖林>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留恋处,④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恋情。 2、应该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6,汤显祖的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 《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是明代 的代表作,与《 》、《 》和《 》并称为“ ”。此剧原名《 》,创作于 。 此剧描写了 之女 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 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 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 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 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 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 杜宝。杜宝认定此人 ,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 之后, 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 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 。 唱词 原来 ,似这般都付 。 , 谁家院。 恁般 ,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画船—— 忒看的这 贱。 ———第十出 影响 是 最着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 《 》。据记载“ 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 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 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戏剧 《 》是 中的经典剧目。石凌鹤改编的 《 》,被拍摄成彩色电影,亦曾被台湾导演 引申发展出电影『 』。 又名《 》, 的代表作之一。《 》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 。剧情 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 念她。 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 读书。她由《 》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 前来求爱,两人在 畔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 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 将其 藏在 底。其父升任 ,委托 葬女并修建“ 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 观中,在 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 ,两人结为夫妻,前往 。杜丽娘的老师 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 之罪。柳梦梅在 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 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的 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 的思想倾向。《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 据比汤显祖稍晚的 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牡丹亭》的 。《牡丹亭》中个 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 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文章TAG:牡丹亭  汤显祖  牡丹  原文  牡丹亭汤显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