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境台的名人题咏

咏八境台—— 苏轼(宋) 引:《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东望七闽,南望五岭,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蕃丽,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叹矣。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凡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谲怪,《禹贡》之所书,邹衍之所谈,相如之所赋,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后之君子,必将有感于斯焉。乃作诗八章,题之图上。石城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章贡台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白鹊楼白鹊楼前翠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皂盖楼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薄雾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螺亭。马祖岩使君那暇日参禅,一望丛林一怅然。成佛莫教灵运后,著鞭从使祖生先。尘外楼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蒙。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郁孤台云烟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想见之罘观海市,绎宫明灭是蓬莱。峰山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后序南康江水,岁岁坏城,孔君宗翰为守,始作石城,至今赖之。轼为脐西守,孔君实见代,临行出《八境图》求文与诗,以遗南康人,使刻诸石。其后十七年,轼南迁过郡,得遍览所谓八境者,则前诗未能道出其万一也。南康士大夫相与请于轼曰:“诗文昔尝刻石,或持以去,今亡矣,愿复书而刻之。”时孔君既没,不忍违其请。绍元年八月十九日眉山苏轼书。 登赣州城内八境台——郭沫若 三江日狂流,八境岁华逎。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办林冠赣省,钨产甲神州。一步竿头进,力争最上游。 晓色垂帘卷,春声叠鼓催。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直下桐木岭,驱车入赣州。双流章贡合,八境石花收。矿有钨砂著,材多樟树虬。今年又丰收,欢乐遍山陬。 天末欣相见,登临复此台。飞楼切云上,危堞枕江开。章贡双流合,云峰四面来。凌风思玉局,故国近蓬莱。尚忆围城日,熊罴此枕戈。劫灰孤阁在,战地国殇多。东越锉王郢,南荒服尉佗。祗今烽火息,吾辈许高歌。 廿年来溯赣江水,初上层台俯碧流。似我还家如传舍,此身涉世本虚舟。倚天栏桁留清啸,尽日帆樯识倦游。依旧榜题看八境,南迁客去几经秋。台前画堞临无地,台下双流锁急流。千里苍山未隐几,一行白鹭认归舟。刚容累日携壶暇,得并群公步履游。壁上题诗有崔颢,凌云健笔迥于秋
我是来看评论的

八境台的名人题咏

2,先秦年代的钱币有卖的吗我想收藏

你有收藏吗? 在商和西周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趋于成熟。除了贝类外以青铜生产的工具及青铜锭充当的金属称量货币已在流通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出现并迅速获得广泛的流通。这一时期的钱币式样往往渊源于青铜工具。空首大布的造型与青铜有关,齐和燕国的货币样式类于青铜刀削。流通于不同地区的钱币构成各自的体系,多有纪地或纪重的面文,其纪量单位和形式各不相同,货币体制相当复杂,当时的布币以三晋为中心流通地区,刀币则以齐和燕为行用中心,同时还并用圆孔钱和方孔圆钱。蚁鼻钱的流通主要以楚地为范围。战国晚期,由于政治地理的变化和各地经济的交流的日益密切,各种铸币在流通中必然超出原来的地域,并在形式和计量单位方面呈现逐步融合的趋势。行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圆钱和方孔钱,是当时最为进步的铸币形式。秦国铸行的圆钱,使用铢两记重。这为以后货币形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先秦-秦这些都是博宝在线拍卖上的最新报价,建议楼主有时间可以去那看看。名称形制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 10元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贝币骨贝 25元 贝币铜贝 5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 1300元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 18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 15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 1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 5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 3200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 1050元 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 1100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 4000元 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耸肩空首布无文 2600元 釿布梁半釿 2600元 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釿布梁一釿 2000元 釿布梁二釿 8000元 釿布晋半釿 15000元 釿布晋阳二釿 8000元 釿布晋阳一釿 2500元 釿布安邑一釿 600元 釿布晋阳半釿 6000元 釿布虞一釿 2000元 釿布虞半釿 22000元 釿布氏半釿 22000元 布币山阳 10000元 布币分布 3000元 布币四布当釿 30000元 布币殊布当釿、十货 1400元 锐角布公 100元 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 220元 锐角布涅金 200元 布币卢氏涅金 6000元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 100元 方足布平阳 35元 方足布安阳 120元 方足布齐备 120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 80元 方足布同是 150元 方足布高都 180元 方足布奇氏 280元 方足布乌壤 300元 方足布长安 700元 方足布 550元 方足布东周 1600元 方足布右明新治 1500元 尖足布邪山 1200元 战国中、后期,赵、燕等地,青铜。平首、耸肩,尖足。 尖足布兹氏半 150元 尖足布武安 150元 尖足布中阳 400元 尖足布商水 900元 尖足布寿阴 350元 圆足布蔺、五 1300元 战国后期,赵国,青铜,圆首,圆肩,圆档、圆足。 圆足布离石 3000元 圆足布离石、三十五 2200元 三孔布北九门 50000元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孔布宋子 50000元 三孔布下专 50000元 刀币针首刀 700元 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燕国一带,青铜,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刀币尖首刀 1200元 刀币博山博山刀 1500元 刀币八明刀圆折 70元 战国中、晚期,燕国,青铜,有圆折和磬折两种。 刀币左二明九磬折 40元 刀币明、齐化齐明刀 8000元 战国晚期,齐境内,青铜,刀身多轻薄,“明”字为方折,细长。 刀币甘丹直刀 250元 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青铜,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形体皆轻薄。 刀币晋匕直刀 10000元 刀币即墨之法化齐大五字 2500元 刀币齐造邦长法化齐六字刀 8000元 刀币即墨法化齐四字刀 2200元 刀币齐法化齐三字刀 400元 环钱离石 1500元战国中后期,周王畿、魏、秦、赵等地,青铜,圆形圆孔,制古拙,而背无郭,穿孔正面大,背面小;钱背呈平面状,背径大于面径。背缘上及穿眼肉多能观察到范线,而钱体外缘亦能找到浇口痕迹。字文大篆,笔划锋劲,俊洒不羁。 环钱蔺 10000元 环钱共屯赤金 15000元 环钱东周 1500元 环钱西周 1200元 环钱共 1000元 环钱半环 10000元 环钱长垣一釿 2500元 圆钱币贝益四化 150元 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地。铅,铜,圆形方孔,分无郭,有两种,后世相沿之方孔圆钱定制即源出于此。 圆钱币贝益六化 180元 圆钱币贝益化 600元 一化方孔币 10元 明化方孔币 10元 两甾方孔币 1200元 蚁鼻钱君 800元 战国,楚,青铜,贝形,凸形,平背,一端有孔,钱面铸阴文。 蚁鼻钱金 200元 蚁鼻钱行 400元 文信方孔币 5000元 半两秦铸(小平) 30元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2.3--3.8厘米,重2.8--8.1克,传世径3.5厘米以上者少见。 半两秦特大型
我有。价钱合适可以转让。

先秦年代的钱币有卖的吗我想收藏


文章TAG:长垣  哪里  回收  八境台  长垣哪里有回收酒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