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不过岗的酒是啥酒,这酒今天怎么喝。今天的酒文化,面临的就是文化重塑的问题,你用酒文化直面全体社会公众,无论怎么做,都感觉怪怪的,酒的特殊性呈现出来了,你看酒的广告去吧,一个酒一个文化方向,找不到共性,那就塑造个性,广西南丹的丹泉酒,则把藏酒洞开辟成旅游景点,一路游来,酒的历史、酒的工艺、酒的分类、酒的品鉴、酒的接待,专业导游员把酒的文化介绍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大开眼界,最后是购物环节,自酌用酒、送礼用酒、酒席用酒、孝敬用酒等等,那是一个详细。

1、酒文化应该如何与品质交融呢?

文化的细节化和系统化,换句话说,确立游戏规则。葡萄酒的规则是怎么确立的?它是根据它的特点确立的,在这一规则世界中,葡萄酒的口感取决于葡萄的品质,而葡萄的品质与年份、产地、品种、土壤、种植细节等相关,所有的葡萄酒围绕这个展开文章,成为一种圈子文化,把很简单的东西变成了一个有规则可循的复杂的游戏。葡萄酒游戏能这么玩,一大原因,是葡萄酒商人把这个游戏做了一个贵族化的设定,它其实不像我们的酒,更像我们的茶,从植物状态到加工手法,有丰富的各种可咀嚼的元素,

但是,到了酒的层面,我们的贵族化设定就没有了,古代喝酒名人辈出,但就是一个喝多喝少的概念,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就导致,今天的中国酒也找不到有效的依托,遥指杏花村的酒和没指杏花村的酒啥区别?好像没啥区别。三碗不过岗的酒是啥酒,这酒今天怎么喝?好像也没啥特别之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酒,曹操喝得很特别吗?好像也没有。

王羲之醉写兰亭序,也不是依靠什么特殊的酒找不到就乱,你看酒的广告去吧,一个酒一个文化方向,找不到共性,那就塑造个性!今天的酒文化,面临的就是文化重塑的问题。但糟糕的是,在当下的环境中,酒往往扮演负面角色,喝酒的事在公众面前出现就没啥好事,所以,你用酒文化直面全体社会公众,无论怎么做,都感觉怪怪的,酒的特殊性呈现出来了。

这也告诉我们,酒文化的呈现一定是一条特殊的路,通过特殊方式去设立自己的规则,而不是寻求家喻户晓的酒文化,酒的贵族化,再到细节化,再到系统化,要有一个属于它的方式。在现代社会,这种方式,就是风尚流行的营造,就是讲故事,在城市、乡村,面对不同人群,要有不同口味、品质、风格的酒,这件事,有些酒做了。但是主流的酒没有做,为什么?因为有足够的过去可以依靠,而向前创造的路太难,

2、如何让酒文化和旅游充分结合,促进酒业的发展?

酒文化和旅游业充分结合,促进酒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本身,美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食和美酒是一对孪生兄弟,举目全国上下,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贵州的仁怀茅台镇,广西的南丹丹泉酒等。茅台镇把穿镇而过的赤水河畔打造成旅游景点,红军渡河纪念馆、渡口纪念碑、红军大桥、水幕电影等,使客商品鉴茅台镇酒的同时,体验到视觉盛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与酒业取得双赢,

广西南丹的丹泉酒,则把藏酒洞开辟成旅游景点,一路游来,酒的历史、酒的工艺、酒的分类、酒的品鉴、酒的接待,专业导游员把酒的文化介绍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大开眼界,最后是购物环节,自酌用酒、送礼用酒、酒席用酒、孝敬用酒等等,那是一个详细。概括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打造酒文化博物馆,中国杜康佳酿源远流长,成就千古佳话,茅台酒、五粮液、杏花村等品牌享誉海内外,酒文化相当丰富,可系统研究传承。

二是公开透明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观摩路径,道听途说不如亲眼所见,好酒如何流上餐桌,应不吝啬商业秘密,关键技术除外。三是品鉴体验,好酒,一般老百姓都品得出,但如何系统化、理论化、高度化,恐怕没有几个讲得清楚,因此专业人士的指导就尤为重要。四是小礼物小礼品赠送有缘人,作为旅游的小礼物、小礼品,应是酒业考虑的一个内容,如何包装,把推销好酒溶于旅游的过程,寓商于游。

五是以酒品牌命名的景点,许多景点,名不见经传,就应该改革,以名酒品牌命名,吸引眼球,吸引游客,吸引商客。六是把酒供货会办成旅游节,酒业的供货会,也可打造成旅游节,让游客玩好吃好饮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赢得旅游与市场的双赢,当然,通过旅游促进酒业发展,没有那么简单,但只要旅游运作过程中积极注入酒文化酒元素,对酒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文章TAG:文化  打造  旅游  如何打造酒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