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煮到最后,只剩一曹大英雄。煮酒,情义断绝,他日马上见真章,曹操“煮”酒论英雄实则在考验刘备的野心,等同于把刘备架在火上烤,去留决定友敌,“煮”酒实则煮的是人心,甲醇易挥发,这时候我们就会煮酒将酒加热至50~60度使它挥发掉,从而消除或减少酒中这类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毒害。
1、“煮酒论英雄”中“酒”为何要煮?现在为什么没有人煮酒了呢?
煮酒论英雄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喝酒讨论天下英雄的故事,流传一个细节说讨论到后来,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自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后来刘备借打雷之际洋装被吓得筷子掉在了地上,以示自己胆小懦弱不能称为英雄…言归正传,三国时期直到元代中原地区一直流行低度酒,大部分可以归为黄酒一类,直到几天黄酒在江浙沪一带还很流行,元代起白酒蒸馏技术大为改善可以酿出酒精度更高的白酒,这些高度白酒也能储存更久,在寒冷的北方迅速流行,至今如此,
2、为什么古代人要煮酒,而现代人却没有这个习惯?
无论是古代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豪情壮志,还是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英雄气魄。温酒这个饮酒习惯已经渗透进了古代社会各层人士之中,甚至逐渐成了仪式感和诗情画意的代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当真是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大家喝酒都必须温着喝。而我们现在喝酒就不会温酒,通常都是开盖就喝,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一古代的酒多为米酒,酿酒工艺还很落后,基本都是采用以曲蘖作为糖化发酵剂进行酿制的,
这就导致了酒里的杂质非常多,甚至其中还包含着甲醇这种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甲醇对视神经有害,醛的摄入量过多,会引起头晕、头痛,这对我们身体损伤极其严重。而甲醇易挥发,这时候我们就会煮酒将酒加热至50~60度使它挥发掉,从而消除或减少酒中这类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毒害,二温酒还能够提升酒的口感。祛除掉了很多影响口感的杂质,温过的酒就会比没有温过的略好喝些,
三温酒还可以提升酒活血暖身的功效,有御寒的功能。元人贾铭就曾说过:“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因为饮冷酒成手战,”很多古装电视剧在天寒地冻时,主人公们都要喝上些酒来暖暖身,如果这时候喝的是凉酒,就会因为过于寒凉刺激胃部引起不适。四温酒还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而古代的上层文人恰恰一直很看重温酒的仪式感以及浊酒度数不高的微醺状态,方便吟诗作对,同时保证“酒醉心里明”,不至于失态。
3、曹操和刘备为什么要“煮”酒论英雄,因为冷吗?
白居易诗道:\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其实就一个原因,醉翁之意不在酒!试探什么曹操杀了吕布,带着刘备回了许昌,准备让刘备做个称职的属下,但刘备干了件蠢事,他与汉献帝攀了亲戚!曹操是大雄才大略的人,但心眼也小,对手下极好,但对危险的对手从来不会手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刘备发现攀亲之事不妥,便向曹操要了块菜园,天天看蚂蚁搬家打发日子,虽然曹操没有采纳部下杀刘备以绝后患的想法,但还是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摆了桌酒,哥儿俩今天好好唠唠!“煮酒论英雄”是一个局,试探刘备的野心,曹操的屠刀会不会落下全看刘备的眼色!煮什么酒曹操对酒还是比较有研究的,诗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这里的“杜康”指酒,而非杜康老爷子喝了曹操酿的酒,夸了曹操两句,此酒甚好,可勘解忧!煮酒当然得有酒,酒是什么酒?杜康始作秫酒,资料说这是高梁酒,但肯定不是烧酒,可以称作米酒中的白酒,要知道烧酒是经过蒸馏提炼出来的白酒,而蒸馏酒是在宋代技术成熟,唐代可能已经出现,多位诗人曾在诗中提到“烧酒”。
文章TAG:为什么要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