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当今世上最著名的黄酒出在绍兴,这也是江南黄酒的地理标志,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

1、黄酒最佳的饮用方法是什么?

笔者生活在黄酒的故乡绍兴,对黄酒有特殊的感知。首先,选择黄酒时必须是有年份的陈酿,因为陈年酒的口感更趋柔和,酒香更加浓郁,而新酿制的黄酒火气比较大,口感粗糙,不柔和。下面就聊聊黄酒的饮用方法:一、常温细酌慢饮笔者认为在所有酒类中,黄酒属于比较温和的,适合细酌慢慢品,在常温环境下就着几叠小菜“浅酌慢饮”非常惬意,也很养生。

我们这典型的下酒菜有盐煮花生、茴香豆、豆腐干、糟鸡、鱼干、螃蟹等,二、冰饮爽口宜人现在是炎炎夏季,笔者喜欢冰饮黄酒。但温度也不宜太低,一般会把黄酒放在冰箱上格,或在黄酒中直接加冰块,这样既降低了酒温,又降低了酒精度,饮后更感爽口宜人。三、热饮酒香四溢到了冬天,黄酒适合“温着喝”,用专门的温酒器,放入沸水中加温,温度不需要太高,一般加温到40-45°左右最合适。

这个时候酒香四溢,在冬日里暖身养生,入口温和舒适,四、黄酒加其它佐料黄酒加其它佐料饮用也比较普遍,笔者喜欢在冬季热饮黄酒的时侯加入几片生姜,这样可以驱寒。而妈妈最喜欢的是热黄酒冲鸡蛋,将黄酒烧开,然后将已打开的鸡蛋冲成蛋花,再加红糖用小火熬制片刻,老人们说这样喝可以滋补气血,强健筋骨。当然,还可以创新出很多黄酒的新喝法,比如可按自己的喜好,加入可乐、果汁、话梅、水果等,能获得一份全新的口感体验,

2、黄酒是什么酒?为什么感觉喝黄酒的越来越少了?

我是小逸,关注我们更懂酒。目前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在最新的定义中,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用的是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周代时开始官员酿黄酒,那个时候已经有完整的酿酒记录和专职管理酿酒的官僚体系。

总管酿酒的官员称为酒正,上等酒用来做最严肃的祭祀,而且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北宋,由于当时有很长时间的战乱,有很多人不得志,文人墨客不问政事,借酒浇愁,阴差阳错使酒业兴盛起来。这个时候饮酒主要流行在上层社会,而且普及到民间的普通人家,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独酌成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到清朝中叶之前,当时有南酒北酒之分,其实无论南酒北酒,都还是黄酒为主流的世界,之后中国黄酒的声明远播,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云集酒坊,也就是今天的会稽山酒业,为绍兴酒夺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从此,绍兴黄酒声名鹊起。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

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目前从产量和销量上来看,像古越龙山、会稽山、还有塔牌为代表的浙派的黄酒,还有以石库门、和酒等为代表的海派黄酒,是具备一些行业的领先优势的,但如果说起消费者对于黄酒的印象,大部分可能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黄酒文化推广方面也是比较欠缺,

3、黄酒是怎样的一个酒种?如何评价?

黄酒是营养型又古老的低度酒种,据说白酒就是从黄酒演化而来,黄酒度数基本等同于葡萄酒,也分各种型,以低聚糖半干型为市场主流。可以说黄酒就是米酒,但米酒不一定就是黄酒,黄酒发展到现在,可以加热,现在甚至可以冰镇,加冰块,酿造内容上,也加入了话梅和枸杞等等材料,但总体上黄酒的属性更适合在秋季,在天气转凉后饮用,加热的条件下更喜人,加入姜丝放进黄酒中,隔水温热,非常味美。


文章TAG:黄酒  饮用  最佳  黄酒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