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酱香酒是酿造出来的,但好的酱香酒都需要勾兑。大的酒厂,出酒多的酒厂,他的酿酒设备都是大型的,而且品种不同的酒也会在不同的酿酒车间生产的,酒的度数的高低也就是酒的先出后出的事了,比如二锅头,他就是第二次出来的酒,或者说是第二锅出来的酒,比如第二锅出来的酒是60度,那么第一锅出来的酒可能就是70度。
1、为什么说酱香酒都是勾兑出来的?
人们对白酒“勾兑”一词的理解,绝大多数都落到“酒精酒”上了。除非业内人士,认定了是酒、酒掺合,不是三精一水搞一起,但是,“勾兑”这个概念还是有混淆之嫌,起码的概念不精不准。我所知道的,酱酒酿造业内,对这种“掺和”行为有精确的界定,酒酒掺和叫“勾调”,三精一水的掺和叫“勾兑”,所以,坊间统统把酒精酒叫做“勾兑”是有原因的,不算错用概念。
酿酒的基本常识里,一甄发酵好的粮食,要出来几个批次的酒,每个批次的质量和度数都不一样,一个批次的酒叫“原浆”,味道单调不好喝,酒厂也不拿出去卖。必须的不同批次的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兑在一起,才可以存放或者上市,这种酒酒相兑,就叫“勾调”,不叫勾兑。酱香酒的勾调也是如此的勾调,只是不仅仅以酒兑酒为主要生产内容,还有新酒老酒的掺和与之并重,
2、拼多多上卖的贵州产十元钱一瓶的酱香型白酒,是怎么酿岀来的?
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来说一说:拼多多网上卖的,贵州产十元钱一瓶的酱香型白酒是典型的串香酒。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酒不属于酱酒,而是属于用酒精串香的酒精酒而已,那么,串香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呢?我简单的跟您说一下,这种串香酒基本上采用酒厂丢弃的酒糟加上食用酒精,然后上甑锅再烤一遍,在甑锅加热的过程中,酒精蒸汽通过废弃的酒糟之后,将酒糟中剩余的风味物质携带出来,再通过冷凝收集而成的酒。
这种新出来串香酒确实带有酱味,但没有酱酒发酵所带来的丰富滋味和风味,寡淡无奇、如同嚼蜡!这种酒成本极低,所以自然卖的便宜,但对于一些不懂的消费者来讲,根本分不清好坏,还是那句话啊,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千万别贪小便宜吃大亏,坑了自己不说,伤了身体才亏呢。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果各位酒友还有其他的观点或不同意见,非常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请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吧,留言必回!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一名爱喝会品且有独立观点的头条作者,希望用浅显的文字让您健康喝好酒,选酒不犯愁!码字不易,点赞鼓励!如果您觉得我写还凑合,请赐个关注或点个赞吧,真诚期待与您结缘,芙蘭哥在此鞠躬谢啦,
3、酱香型白酒的文化知识有哪些?酱酒的制作工艺怎么来的?
酱香型白酒是在1979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的,同时在该次评酒会上,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和各家送评白酒中不同风味对感官的影响,也提出和确立了浓香、清香、米香三种香型。这就是中国4大香型白酒产生的时间和由来,酱香型白酒,由于酿造工艺复杂,对酿造环境要求苛刻,以及对人体的低损害度是被誉为白酒中的贵族香型。
茅台酒为代表产品,其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酒液清澈透明,略有微黄,酱香型白酒数产自茅台镇的最好和有名。“12987”是茅台镇当地人民对包括茅台酒在类的所有产自茅台镇的正宗酱香型白酒的基本酿造工艺总结: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一个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1”是指1年生产周期。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里最长的,从原料的下沙到最后一个出酒轮次结束至少总共需要一年的时间,“2”是指两次投粮。茅台镇当地群众是把酱香型白酒生产酿酒用的高粱俗称为沙,在每年的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在重阳节,即阴历的九月初九。这次下沙的投料量通常占总投料量的50%,
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时间一般为第一次下沙后的一个月后。此后一年时间每个轮次只加曲,不再加高粱,“987”指的是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一年时间通过两次投粮,生产7个轮次的白酒,再用7个轮次的酒进行陈酿再沟调,历时5年方可出厂,“12987”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该工艺的最大特点和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的优势是“三高三长”。
文章TAG:酱香 白酒 酱香白酒是怎么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