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酒的制作方法,与做醪糟一样。我认为,包谷酒,起码哈尼族人自酿自喝的包谷酒,就是真的酒,我喝的这个包谷酒,不是市场买卖的商品酒,还不是我们农村槽坊酿造的酒,而是云南深山里少数民族,祖祖辈辈自酿自喝的酒,从没有卖过外人,这次喝到的包谷酒,不是一般的包谷酒。

1、怎样做玉米酒比较省时间呢?需要注意什么?

我老家地处云南滇东,一直有着传统的玉米酒的酿制方法,一般是:先把玉米在大木榛子蒸得半熟,只能蒸到玉米刚好裂开一点即可,不能真的太烂。然后把蒸好的玉米凉到常温,再撒酒曲,酒曲一般选用贵州的传统酒曲,在撒酒曲时必须撒得相对均匀,撒上酒曲需要再拌均。拌均后放进坛子里,到放到坛子一半的时候,需要再把一沱酒曲放在中间,放满坛子后,把坛子封好放到墙边进行发酵,

在我们云南,不同的地点发酵的时间不一样,一般来讲,当发酵到米玉会粘手,并嗅得到一点点酒香时即可。发酵好后的玉米,就可以上木榛子,盖上有管子的盖子开始蒸烤,流出来的蒸汽就是酒啦,当酒出来后,第一桶我们叫头酒,头酒的度数往往有六十多度,第二桶有五十多度,叫二酒,第三桶就只有三十多度了,叫三酒。把头、二、三酒混在一起存放一下就可以了,

2、你喝过纯粮玉米酒吗?是何滋味?

我第一次喝包谷酒被惊艳到,还是最近的事,借此机会分享大家。这次喝到的包谷酒,不是一般的包谷酒,这个“一般”,指的是超市卖的商品酒,或者农村槽坊的酒。就是说,我喝的这个包谷酒,不是市场买卖的商品酒,还不是我们农村槽坊酿造的酒,而是云南深山里少数民族,祖祖辈辈自酿自喝的酒,从没有卖过外人,原先我也不知道这个酒。

我在云南普洱澜沧江畔有个哈尼好朋友,他的哈尼族名字叫门昌,还有个汉名李向前,1978年人,还是春上,我俩聊起来,知道他家一些情况,就靠一点祖产茶树过日子。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外边的人进不去,没人买茶叶了,一家11口人有点着急,我平时喜欢喝点小酒,也喜欢喝茶,就买了2斤古树茶。喝第一杯就心绪难平,感觉原先喝的普洱茶,假不假不说了,这茶却能喝出大山晨霭的味道,透着淡淡的花香蜜香,感觉好极了,

我就进一步了解些情况,写了一篇文章《26棵古茶树,藏在普洱深山里,年产茶叶百十斤,哈尼小伙不会卖》,当天被普洱市列为“普洱十大热议”。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沟通的多了,有天我突发奇想,对门昌说:“电视上时常看到你们云南的少数民族喝酒,有围着大酒坛子各自长吸管插在里面喝的,有边跳舞边喝酒的,还有捏着鼻子灌酒的,都喝得很嗨啊!”门昌说:“我们这里没有好酒,都是自己酿的包谷酒。

”他说到现在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少酒,只晓得茅台五粮液,其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而且没喝过外面的酒。我想着,看他们喝酒的场景,该不是旧时候那种自然液态发酵的酒吧?十几二十几度,黄酒一样度数,要不都那么能喝呢?当然这个不好意思问,就对门昌说:“寄点我尝尝吧,”几天后收到快件,一个饮料大瓶子,装的有3斤的样子。

仔细看看酒体,感到有点靠谱,颜色和浓度是原浆酒的样子,当然是原浆酒,只是不知多少度,要是50度就好了。打开瓶子,嫩玉米的甜香阵阵地飘出来,一下勾回到小时候玉米地里掰吃嫩玉米棒子场景,第一口喝进去,甜丝丝的,没有酒精味,只有嫩玉米的清香,下到肚里,胃有反应,热乎乎的,确定这酒有50度。我喝了10年的酱酒,一直认为不会再喜欢其他酒了,

再说我喝酱酒比较传统,都是先买回来,放3-5年以后再喝。加上酿出5年后才出厂卖的时间,够年头了,喝着顺口,这次喝门昌的包谷酒,第一次就这样慢慢细品,没感到口感、味道有特别之处,只是觉着顺口,喝着舒服,品了2杯,3两的样子,一点酒意没有,没有再喝,我的酒量一斤不醉,平时每天只喝一杯酒。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喝,还是一顿2杯,明白过来这酒的不一样了。


文章TAG:玉米  如何做玉米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