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留下“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的词章,逢年过节,我国人民都爱喝酒助兴,在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更离不开酒,每逢中秋之夜,喝一杯桂花酒,欢聚一堂,合家甜蜜,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1、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有什么寓意?
逢年过节,我国人民都爱喝酒助兴,在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更离不开酒。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呢?下面听我来说一下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中秋之时,一般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大;酷夏刚过,严冬未临,气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明,开宴饮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饮酒,是伴生于赏月的另一习俗。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饮用酿制工艺及其复杂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天宝遗事》就记载了熄灭灯烛在夜色之下进行的“月饮”。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位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曾记录过背诵汴京中秋节的盛况,而《梦梁录》则记载了南宋临安中秋的热闹,
到了明清,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沿袭不断。时至,中秋节就意味着家人团聚,赏月和饮酒更是必不可少,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着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
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直至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喝一杯桂花酒,欢聚一堂,合家甜蜜,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屈原的《九歌》中,便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中秋节喝桂花酒的习俗主要源于中秋神话故事中,与嫦娥、玉兔同守广寒宫的吴刚一直在砍的是宫门前的桂树,月宫常年有桂花飘落,
中秋如何喝酒不伤身?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2、《水调歌头中秋》与《把酒问月》,为什么两位诗人都“把酒问月”?
问好!谢邀,我对同样都把酒问月的,都脍炙人口的,苏,李的一词一诗,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赏苏轼的那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因为从念诵方面的感觉来讲,苏轼的更琅琅上口。而李白的”青天有日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就稍显呆板一些,但是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是以问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空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无奈。
正如李白的那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于人相随”,不论古时还是,能与人相随到永远的只有日月星辰,连山川河流都不能与人步步紧跟的。而日月星辰中最能引起暇思的就是明月了,想想在古时候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湛蓝天空中皎洁的明月下,那正在借酒消愁或借酒助兴的诗人的目光怎能不与天上的明月交集吗?但诗人手中的酒杯却不能与天上的明月碰撞,无奈之下只有靠声音来链接了,接着就脑洞大开。
文章TAG:喝酒 中秋节 中秋 中秋为什么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