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曾国藩传记,发现曾国藩在收礼与不收礼上的态度。鲍超有次被困,嘱部下向曾国藩求救,部下琢磨了半天,不知如何下笔,曾国藩是满清后期的一代名人重臣,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委以重任,其所著《曾国藩家书》影响甚广,这个公事到了曾国藩那里,众师爷看了不知所措,而曾国藩马上意会,立即吩咐救援鲍超事宜。

1、曾国藩是如何收礼送礼的?

首先要说,曾国藩不是什么清官,他也不想做清官,他是要做干大事的官员。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在清朝那样的官场环境下,想要一尘不染,唯一的结局是排挤出局,曾国藩要的是做大事,而不是做清官。看曾国藩传记,发现曾国藩在收礼与不收礼上的态度:第一独善其身,对于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简朴。赵烈文第一次见到曾国藩的时候,就发现他穿着破旧,洋枪队队长戈登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发现曾国藩也是穿着破旧,衣服上全是褶皱,甚至还有油渍,

当然这个时候他已经官至总督,封疆大吏,如此不修边幅,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低。他家里也只有两个女仆,吃饭穿衣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看他为自己家仆人制定的时间表就是个证明: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第二在送礼上是和光同尘。

在晚清末年的官场大染缸里,一个人为人处世不能太出挑,毕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处理不好这两个事情,肯定寸步难行,在送礼上,他从来不手软。该送的的礼,他一点也不手软,曾国藩也担任过京官,知道京官的清贫,所以他担任两江总督后,他夏天的冰敬(儒家弟子们真会起名,把贪污都说得这么文雅)冬天的炭敬,都照常奉上。

除此之外,他每年自己进京,还有别敬,就是另外敬赠的,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里提到一件事报销的事情,他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各项费用要经过户部的审计,户部的小吏们要1.3%的回扣,他要报销三千万两银子,这回扣要四十多万两。曾国藩托关系找门路,把这笔钱降到了八万两,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发话了,说平定太平天国功勋卓著,不用再经过审计了。

即便如此,曾国藩还是把八万两白银送给户部那些“小鬼”了,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处世的方法,更应该看到晚清腐败到底。第三是在收礼上人情练达,首先他从来不收自己手下人的礼物,手下那些大老粗们打仗有钱了,难免孝敬,他就挑一些最不值钱的受了。如他手下的鲍超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给他送十六包金银珠宝,他就挑了一个小帽子收下了,

他派容闳出国采购机器,按照规则,容闳要给他回扣,结果他只收二十两。但是这就奇怪了,你只出不进,哪里来的钱送礼呢?因为他还收礼,收那些有钱的单位送来的礼,这些单位包括盐运司、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等这些非常肥的单位,他都收了。现在好多人都把曾国藩当做偶像,但是他收礼送礼这样的做法是在世风日下的晚清无奈之举,这一点真不值得效仿,

2、曾国藩所说:“家业之兴与败,全在勤、敬二字上”勤、如何理解?

小学生在上课听老师讲字、词和句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会涉及到近义词、反意词。“勤”字的反义词就是懒,而勤字的释义有两个大的方面:即做事尽力,不偷懒:勤劳,勤快,勤学等等。还可以引申为:经常,次数多:如房子要勤打扫,人要勤洗澡。夏天雨勤等,第二个方面就是按规定的时间上班的工作:内勤,外勤。

出勤,缺勤,军事组织在后方担任兵工、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的叫后勤。曾国藩是满清后期的一代名人重臣,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委以重任,其所著《曾国藩家书》影响甚广,题目上有关勤字该如何理解?本博认为,根据勤字的释义,可以理解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事尽力不偷懒,做工务农要勤劳;为人提供服务要勤快;就是一个学生,也勤学苦练。

人只要将勤所要求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使人在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靠偷机取巧的人有可能兴时一阵,弄不好还有中途翻船的危险。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就是勤劳,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过着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而有的人生性懒惰,与勤无缘,整日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当然同样是一天,别人可以挣到三两百元,而Te却一无所得还在继续骂娘呢。


文章TAG:曾国藩  收礼  送礼  曾国藩酒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