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闻与陶后鲜有闻的闻一样吗

不一样。闻:1.听见:百闻不如一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3.听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4.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5.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6.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1] 7.姓。闻一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闻,指的是知道的事情,消息;是闻的第二个意思;陶后鲜有闻。闻,听说,是闻的第三个意思。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闻与陶后鲜有闻的闻一样吗

2,杜甫在写石壕吏为什么老妇都被抓走了而他没事呢

他写的又不是他自己 。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
那老妇人的儿媳妇也没被抓啊,都是藏的好。而且那老妇人在官兵即将进屋搜查之时,挺身说要投军,官兵是每户一个名额,既然抓了一个,也就不会再进去搜查了,尽管抓的是个老太太。而且官兵就算进屋搜查,也不会抓杜甫,抓也抓那小媳妇。杜甫不是本地人,不要。

杜甫在写石壕吏为什么老妇都被抓走了而他没事呢

3,课外文言文夜半审讯中杨逢春为什么命令衙役捉拿半夜前来偷看审案的

明朝时候,福建人王宗在南京刑部担任典吏,官运亨通,家业兴旺。孰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正在刑部当值的王宗,突然接到家中快报,说其小妾在家中被人杀死。爱妾被害,人命关天,王宗立即赶赴家中查看究竟,并当即将案件报告刑部尚书周公用。   杀人重案,刻不容缓,刑部立即部署案件侦查工作,指令由河南司侦破该案。作为被害人家属的王宗满怀希望,等待河南司抓获杀人凶手,为爱妾报仇雪恨。可是令王宗万万没有想到也是其他人绝对想不到的是,河南司侦查的结果竟然是王宗杀害了自己的小妾,并将其作为杀人凶手羁押在案。   对此,王宗有苦难言,极力辩护。辩称事发当时,自己在刑部当值,并不在案发现场,没有作案时间。自己是在刑部值班时,得到家人报告才回的家,这是刑部许多人有目共睹的,足以为证。而且,他的小妾并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自己与她的感情也是十分融洽的,怎么会平白无故杀她呢?   虽然王宗的无罪辩护句句在理,但这时候的他,就是有千张嘴万张嘴也难以说清,人们也不相信他的说辞。由于真凶难以确定,案子拖了好几个月也不能了结。   为尽快侦破案件,都察院将该案指令由浙江道御史杨逢春审理。与一般官员不同的是,杨逢春并没有在白天审理该案,而是发出告示,定期在某天晚上二更以后审理王宗杀人一案。到了指定时间,杨逢春也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升堂问案,而是出人意料的命令衙役将在公堂外窥视升堂者抓获到案。这又让衙役们莫名其妙,半夜三更,谁还会来门外窥视?但事实证明了杨逢春的判断,门外还真的有两名窥视者,衙役们轻而易举将他们双双抓获。   杨逢春如获至宝,先审讯其中一人甲,甲供述说自己是乙叫来为其做伴的,其他情况一概不知。杨逢春便释放甲,审讯乙,乙见罪行败漏,只得老实坦白。说其与王宗的妻子通奸,被王宗的小妾发现了,为了防止她走漏风声,就恶人先下手,将其杀人灭口。杨逢春即将真正的杀人凶手乙绳之以法,而将无辜蒙冤的王宗无罪释放。   一桩无头案件得以侦破,人们称颂杨逢春破案如神,想不通杨逢春为什么能够侦破此案,更不明白他为什么在半夜三更审讯该案。杨逢春解释说,王宗的无罪辩护有理有据,但究竟谁是真正的杀人凶手难以确定。可以断定的是凶手一定关心案件的进展,但是,如果在大白天审理案件,前来观看的人一定很多,鱼目混珠,难以从中找出杀人凶手。如果在半夜三更审理案件,除了与该案利害攸关的杀人凶手,别的人是没有闲心去半夜旁听的。之所以在升堂前发布告示,是为了引诱杀人凶手按时到堂,自投罗网。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课外文言文夜半审讯中杨逢春为什么命令衙役捉拿半夜前来偷看审案的

4,唐朝宣政殿的匾上写的是什么字

压力很大,大明宫毁了许久了。不知道谁见过上面的匾额。不过按照常理,大殿门口挂的自然是殿堂的名字:宣政殿。至于唐朝有没有和清朝那样在殿内挂匾的习惯估计很难说。
《林子大了》
应该是正大光明 。大明宫毁了许久了。不知道谁见过上面的匾额。
目瞪口呆....你去看看唐朝背景的电视剧吧,例如武则天什么的,狄仁杰也可以
开封龙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 个代表。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多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道旁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龙亭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占地面积83.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御道两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1]历史上曾有八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当年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2]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适在开封(龙亭所在地)建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即藩镇衙署。随着时间的推进,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金后期同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明王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 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更名中山公园。 1953 年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开封龙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 龙亭风景(20张)个代表。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多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道旁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龙亭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北边,占地面积83.13公顷,园内古建筑巍峨,御道两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游者慕名而来的理想景区。[1]龙亭历史上曾有八个朝代在开封建都,特别是北宋王朝,定都开封长达168年。当年的皇宫所再地就是如今龙亭一带。金朝末年,龙亭一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在此建周王府,后因黄河泛滥,渐成废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解放后,这里被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息的场所。[2]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适在开封(龙亭所在地)建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即藩镇衙署。随着时间的推进,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金后期同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明王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 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更名中山公园。 1953 年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
不知道谁见过上面的匾额。不过按照常理,大殿门口挂的自然是殿堂的名字:宣政殿。至于唐朝有没有和清朝那样在殿内挂匾的习惯估计很难说。

文章TAG:国台酒  酒业  河南  文创  国台酒业与河南唐宫文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