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影我是传奇中那首别担心任何事因为一切都会没事的

three little birds flying talking donkey i shot the sheriff stir it up redemption song 这是里面的所有插曲 不知道你要哪一首
你好!three little birds打字不易,采纳哦!
three little birds这个~

电影我是传奇中那首别担心任何事因为一切都会没事的

2,本人阅诗无数但今日一好友问最经典的一首情诗是哪首时我矛盾了

个人认为,最深情,最感人,最经典的传世情诗是《诗经》中的《周南·关雎》。理由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这首诗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流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最经典的传世情诗诗句。 第二,这首诗开了情诗的先河,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诗句中表达的对“淑女”的仰慕之情、思念之苦、嫁娶之乐,都刻画得极其深刻,同时也极富感染力,行文中的深情,让人过目难忘且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三,这首情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技艺高超,虽然不长,却句句都是经典,句句都让人回味无穷。堪称传世经典,因此才被无数人传诵了3000多年。试问,那首情诗能被人传诵这么久呢?
整首记不来,但是却记得最经典的一句。我记得的有。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本人阅诗无数但今日一好友问最经典的一首情诗是哪首时我矛盾了

3,何绍基书法是什么体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绍基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书法是什么体

4,谁有李方膺的诗苍松怪石图题诗除外

李方膺 李方膺生于1695~1755 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 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 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1.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2.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题画梅》: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李方膺李方膺生于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李方膺 李方膺生于1695~1755 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
梅花此日未生芽, 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 东涂西抹总开花。

5,苍松怪石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这首诗描绘了松的苍翠挺拔,赞美了苍松的坚强不屈的品格,诗人借“苍松与怪石”,表现了作者铁骨铮铮、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品格。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所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整个作品诗画相融合,画面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力量。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  君:您   乔:乔木   矫矫:强健.武勇的样子   复:仍然   复矫矫:仍然强健、武勇。   真:本来面目。   直干:挺直的树干。   壮:使...更壮观   岳:高大的山。   无等伦:无与伦比。   方未已:没有改变原来的姿态。   天阙:天宫   迥:远 在这里   在这里,“不”指反问:难道?译文  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   您难道没有看到吗?那松树高高挺立着,苍翠挺拔。   天地之间,万物最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质朴本色。   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天地中所有秀丽的景色都无法与它相比。   即使饱经风霜和冰雪,也永远那样苍劲。   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迎接春天的到来.。品诗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本诗意境从浅到深、由形到神;结构工整,富有深意。 赏画  画中的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而生机勃勃,象征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和作者刚正不阿的气概,抒发了他的凌云壮志。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作者简介  李方膺(1697-1756),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州(今南通市)人。别署有木田、木子、抑园、仙李、成村、觉道人、啸尊者、木头老子、翰墨苍头、江左陋儒、淮南布衣、借园主人等等。是清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曾为官,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两袖清风。   李方膺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译文注释   君:您   乔:乔木   矫矫:强健.武勇的样子   复:仍然   复矫矫:仍然强健、武勇。   真:本来面目。   直干:挺直的树干。   壮:使...更壮观   无等伦:无与伦比。   方未已:没有改变原来的姿态。   天阙:天宫   迥:远   在这里,“不”指反问:难道?译文  您难道不知道,在严寒的季节,哪里去寻找青青碧草   您难道没有看到吗?那松树高高挺立着,苍翠挺拔。   天地之间,万物最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质朴本色。   枝干挺直使山峰更加雄壮,天地中所有秀丽的景色都无法与它相比。   即使饱经风霜和冰雪,也永远那样苍劲。   松树挺拔的身姿直插云天,那弯曲苍劲的枝干一直伸向碧空迎接春天的到来.。 品诗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本诗意境从浅到深、由形到神;结构工整,富有深意。 作者简介   李方膺(1697-1756),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州(今南通市)人是清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曾为官,不畏权贵,耿直廉洁,两袖清风。   李方膺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直, 迥于春风碧云里。 释字;解词: 君:你。 阙:宫殿 迥:远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译文: 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画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 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清清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李方膺 苍松怪石图苍松怪石图题诗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1] 注释译文 注释 君:你乔:高大矫矫:强壮、威武、挺拔的样子复矫矫:仍然强健、勇武、挺拔。真:本来面目。无等伦:无与伦比。方未已:没有改变原来的姿态。阙:宫殿迥:远迥干:傲然独立。 译文 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载。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 [1] 作品鉴赏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耸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 品诗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赏画 画中的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作者的铮铮铁骨;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作者刚正不阿的气概。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1] 作者简介 李方膺(1697——1756),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州(今南通市)人。别署有木田、木子、抑园、仙李、成村、觉道人、啸尊者、木头老子、翰墨苍头、江左陋儒、淮南布衣、借园主人等等。是清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2]

文章TAG:自成一格  成一  一格  传世  自成一格传世凤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