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菡萏的诗词

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采莲子》年代: 唐 作者: 皇甫松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年代: 唐 作者: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关于菡萏的诗词

2,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啥意思

穷猿不择木: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 出自:汉房玄龄《晋书李充传》。 大意是:身处困境韵猿猴投奔森林,哪还顾得上选择树木的好坏呢? 祥凤宜栖竹: 太平广记有载: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大意是:祥和的凤鸟要挑选栖息之地、所食之物。 全文: 《简林公似》 年代: 宋 作者: 五迈 穷猿不择木,祥凤宜栖竹。 高门结驷荣,陋巷一瓢足。 仕有时为贫,贫乃急於禄。 夫君何所欠,百事尽从欲。 新谐种玉婚,大敞堆金屋。 镜里颜尚朱,庭前萱正绿。 中州不徜徉,炎海甘驰遂。 遂令君子心,度以小人腹。 我贫甚去年,全家久食粥。 独醒妒人醉,议诮那免俗。 名节千载光,富贵一炊熟。 朋友严简书,敢以石玫玉。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啥意思

3,有没有人能帮我翻译一下李璟的浣溪沙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②。还与韶光共憔悴③,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④,小楼吹彻玉笙寒⑤。多少泪珠何限恨⑥,倚阑干。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南唐后主。原名景通,改名瑶,后名璟,字伯玉,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人。一说湖州人。南唐列祖李昪(biàn弁)长子,保大元年(943年)于金陵继位称帝,在位十九年。周世宗南征,璟割地奉表称臣,去帝号、改国主。周亡,又向宋进贡。 他的词绮丽而深婉,体现了南唐词的特色。他与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并任用了一些词人为官如冯延已等,形成了当时的创作中心。后人把李璟和李煜的词作,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璟现存词四首。 【注释】 ① 菡萏(hàndàn汉旦):莲花的别称。 ② 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从绿波之间兴起。因为使花叶凋零,有作者怨西风兴起之意,所以叫“愁起”。 ③ 韶(sháo勺)光:美好的时光。韶:美好。 ④ 鸡塞:即鸡禄塞。汉朝为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⑤ 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⑥ 多少:一作“簌簌”。何限:一本作“无限”。

有没有人能帮我翻译一下李璟的浣溪沙

4,赏析 南唐 李璟 浣溪沙

南唐李璟的《浣溪沙》全称为《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此词上片重在写深秋的景色,下片重在写人抒情,抒发了怀人的哀怨和孤寂之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原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白话文释义: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扩展资料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韶光,指春光,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5,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注释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文章TAG:菡萏  凤栖  关于  诗词  吟香菡萏风凤栖桐不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