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睡梦中,曾经无数遍走过故乡的那些小路,但酒醒以后,才发现,身在异乡,有天涯隔阻。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浣溪沙》,全词如下,这两句词的意思是睡梦中走遍了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去才知道故乡已有天涯阻隔。

1、苏轼的名句“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刻内涵?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浣溪沙》,全词如下: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睡梦中走遍了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去才知道故乡已有天涯阻隔。当然,要深刻理解这两句词,还得从全词说起,

苏轼曾在他的作品《南行集叙》中写道:“己亥之岁(即宋仁宗嘉祐四年),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苏轼的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当时苏轼从自己的故乡四川眉山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东,当他来到荆州附近时,看到长江两岸秋色一片,于是心中生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浣溪沙》词,

词上片主要写深秋的景色,苏轼说:“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在五彩晚霞的映衬下,远望群山,苍翠的山色扩展开来,仿佛被晚霞所染色,在湘川的秋风中,茂盛的菊花正含苞待放,这种自然景物,便已经很美了。接着,苏轼又加入了人文风景,“远林屋散尚啼鸦”,远处有一些村落散布在树林中,突然,阵阵乌鸦声响起,原来是一群归鸦回巢了,

苏轼特意强调鸦啼,勾起了人们对秋季特有的感情,那便是悲秋情怀,正如唐代李白笔下所描绘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亦如杜甫“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的名句,到了后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更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佳独白,白朴也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深秋景象。萧瑟寂寥的秋季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悲凉的情感,对于游子们而言,更能勾起无限思乡的感情,

所以,苏轼想到了故乡,想到了故园。他感叹说:“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睡梦中,曾经无数遍走过故乡的那些小路,但酒醒以后,才发现,身在异乡,有天涯隔阻,苏轼因愁而醉酒,酒醒后遥望故乡的方向,却发现远隔天涯,于是空虚之感顿生,只能抬头看看月亮,“月明千里照平沙”,全词也在这无尽的怅惘中戛然而止,只有明月照着广袤无垠的远山沙岸,仿佛永恒不变。

苏轼这首词,抒发的是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比起他的一些名篇,似乎稍显直白和浅显,但正因为质朴易懂,所以才更显得情真意切,而且词中,也流露出了苏轼那种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精神,此词即景抒情,读来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一般,写景写情都非常清晰明朗。从远望山色到晚霞,从寒花到村舍,最后再到酒醒后的明月,层层推进,时间上,从傍晚写到深夜,最终引出思乡,正如苏轼自己的诗句“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的确是耐人寻味。


文章TAG:酒醒  内涵  深刻  什么酒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