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自来香何必用凤杨,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名叫品的美酒名叫
来源:整理 编辑:美酒知识 2023-09-04 23:33:15
本文目录一览
1,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名叫品的美酒名叫
饮的茶叫“千红一窟(哭)”; 酒名曰“万艳同杯(悲)”,听的曲正是《红楼梦》: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 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此酒乃以百花之蕊, 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饮酒间, 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
2,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观饮的茶是品的酒是听的歌是 搜
"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 窟"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 为万艳同杯。” :“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 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 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 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 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 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鸟归苔有迹,花繁鸟狎人.翁同和
振缨尽祗肃,飞盖相追随.翁同和
采菊东篱下,读书秋树根.翁同和
醇泊旷寂养天和.下联没有上联,翁同和
树林幽翠满山谷,清风日舆幽人言.翁同龢
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翁同龢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鉴在天.翁同龢
文章清逸世少比,胸臆广博天所开.翁同龢
园林幽雅自成趣,虎豹文章非一斑.翁同龢
祗树园中闻经得道,华严会上听法成仙.翁同龢
旷然无忧寂然无虑,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翁同和
守独悟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状元翁同和
修身践言深究圣指,案经考典遵由旧章.进士翁同和
壮心看(朝去月加人加目)舞剑,幽意在鸣琴.翁同龢
剑气灵霄汉,文光碧()牛.进士朱钰
张生石鼓李潮篆,皎如明月在秋潭.进士
学有经术通知时,行无瑕尤直似古.进士英和
啸馆大都偏得月,好云无处不遮楼.进士杨度
题品云山归画卷,收罗风月到诗篇.进士郭尚先
所抱自当为将相,斯人岂合老山林.进士颜士璋
茶帘清舆鹤同梦,诗榻静听琴所言.进士吴锡麒
心宽勿嫌居室小,身安何用积金多.进士王振生
用笔直追锺太尉,论文今见沈尚书.进士韩宝鸿
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生米舍人.进士周正岐
持其志毋暴其气,敏於事而慎於言.进士黄松年
论世每怀千载上,结友偏在爱读人.进士郭尚先
绿树碧檐相掩映,落花飞蝶共徘徊.进士程邦宪
霜清玉斧看修月,沙煖银河自种星.进士钟孟鸿
苍官青士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进士高凌宵
道德深微允百世,文章尔雅告三公.进士张启后
四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药掩衡茅.进士史春荃
莫谓光隂非玉寳,岂知学术即金钱.进士李宗沆
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进士毛昶熙
门有高人应下榻,座无明月不开尊.进士史春荃
道德光华温润玉,文章和气吉祥花.进士宋炳文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进士田作霖
北斗南辰著百岁籍,左彝右鼎坐两罍轩.进士祝廷华
罗浮苍括神仙所宅,图书金石著作之林.进士刘庆笃
谢安石有山泽间度,苏东坡是神仙中人.进士丁立干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五亩种竹五亩栽花.进士杨金铠
渊明高致惠崇清景,和凝好辞敬播史才.进士季龙图
大海有实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满为心.进士谢慕韩
花影忽生知月到,笋根不(?)待春雷.进士钮玉庚
雪松绝无世味,琼树自出风尘.张伯英
丹篆铭之玄石,仙禽集於朱方.张伯英
云垂海立文章气,玉粹金和道德光.张伯英
蹔入城来缘卖药,自载梅后不烧香.张伯英
窗下调琴鸣远水,酒中弹剑发清歌.张伯英
词源倒流三下水,花气浑如百和香.张伯英
野犊正忙犁晓雨,其事家天下以前.张伯英
钟球在县自异凡响,铅椠未辍时闻妙香.张伯英
仁草晨莩德宿宵暎,雕文锦缛丽藻星铺.张伯英
奉以瑶觞称千万寿,书之银管恒数百人.张伯英
名画高悬古书平列,天光直射月意横来.张伯英
履虎践冰畵於客宾之馆,披氅乘舆望若神仙中人.进士张伯英
江阴势寘逸,山外鹤翔天.赵尔巽进士
海近云常溼,山青花欲然.王垿
蕴真惬所遇,澄虑观此身.王垿
为学务益进,将诗莫浪传.王垿
学贯天人际,文争日月光.王垿
至化舆人同乐,大和随地皆春.王垿
潇洒青霞赏,优游丹禁通.进士王垿
自扫竹根培老节,愿携茶具作清欢.王序
闲检纱厨翻蠹简,醉移银烛写乌丝.王垿
醉裏千篇风雨速,胸中九渊蛟龙蟠.王垿
还似昔时风露好,千金难买子孙贤.王垿
风姿美劭机悟敏逹,识量淹远神鉴深沉.莱阳进士王垿
臣朔尚能兼数子,霸王原可废千人.钱振煌
旧学自知难问世,好诗何必定惊人.钱振鍠
岂为隂何用心苦,最怜稷契许身愚.钱振鍠
人间魂梦空颠倒,神女生来不得知.钱振鍠
奇祥异瑞争来送,金支翠旗光有无.钱振煌
大苏文章百代冠冕,四杰辞翰万古江河.进士钱振鍠
天机道筦闲中契,范水模山静里商.刘墉
十畞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刘墉
鸳央在梁鱼在藻,松柏有心竹有筠.刘墉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刘墉
笔舆冰瓯雪椀清,句从月胁天心得.进士刘墉
名德二门种寿母,雅歌六阕乐嘉宾.陈宝琛
曰寿曰富曰好德,为地为母为大舆.陈宝琛
是处园林可行乐,眼前尊酒未宜轻.陈宝琛
幽人自种千头橘,稚子新畦五畆蔬.进士陈宝琛
凤皇翔舞珠为树,芝草樷生玉作田.藩祖荫
岸树萧疏林鸟散,湖田平远水禽飞.藩祖荫
石品洞天题海岳,书巌福地记嫏嬛.进士潘祖荫
-------,欲使珠壁栖牕棂.曾国藩
蕴藉异时辈,卓荦观群书.曾国藩
天风吹灔黄花酒,皓鹤下浴红荷湖.曾国藩
风生江浦千颿晓,月满山城一笛秋.曾国藩
诗句长桥寒驴上,棋声流水古松间.曾国藩
真珠为浆玉为醴,簟纹如水帐如烟.曾国藩
凫鸭闲暇水意欲远,烟云浩渺山色自前.进士曾国藩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李鸿藻
直度三台横抗八极,友取十室书据百城.进士李鸿藻
丹梅发十月,朱兰杜九皋.李瑞清
流云吐华月,修竹来清风.李瑞清
绝妙中郎石,无双祭酒经.李瑞清
南山颂上无极,北海尊中不空.李瑞清
白石清泉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李瑞清
木几水缾作清供,金台石观有高名.进士李瑞清
入瑶林琼树中宝,有谦德仁心者祥.李鸿章
句从月脋天心得,笔舆冰瓯雪椀清.李鸿章
汲水浇花求於物,埽牕拂几行此()李鸿章
四世传经是谓通德,一门训善惟以永年.李鸿章
流水垂杨天生画景,晓烟微雨人爱花朝.进士李鸿章
相舆观所尚,庶以善自名.沈曾植
文禽双来声欢乐,清流一曲人优闲.沈曾植
大文闲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沈曾植
黄花白酒重阳近,石枕匡牀六月寒.沈曾植
宿酒初消春睡足,珠帘不动花影移.沈曾植
绿杨匝岸蒲生迸,芭蕉叶大栀子肥.沈曾植
据典为辞五爵六燕,就山建室左诗右书.沈曾植
一路枫林人潮古篆,汉代风诗楚国存骚.沈增植
辞章奔放若天马,简(应为草字头)帖古秀临来禽.进士沈曾植
品似梅花香在骨,心如秋水淡为神.潘龄皋
知味人当风月夕,多情心爱雨花天.潘龄皋
居无俗韵人疑古,架有奇书手自编.潘龄皋
雨滋庭草琴书润,风过瓶花研磨香.潘龄皋
遇事足观才学识,结交雅似竹梅松.潘龄皋
晓山秀润浓於畵,老树清苍瘦入诗.潘龄皋
金简文成三箧秘,紫泥书卷五云多.潘龄皋
古木阴凉留过客,空山朗月照幽人.潘龄皋
太史文章洁有余,平原书法工无敌.进士潘龄皋
坐听流水同丝竹,曲和春风当管弦.徐世昌
花随流水春无迹,月到高山夜有痕.徐世昌
德报功俎豆千秋,昭序穆本支百世.徐世昌
试分玉井三秋露,戏写方壶九叠山.徐世昌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徐世昌
桥边绿水当门过,湖上青山隔岸来.徐世昌
乔林旭日鸣山鸟,秋柳斜阳噪晚蝉.进士徐世昌
白也诗无敌,褚公书绝伦.翁方纲
远师虞秘监,长揖韩荆州.翁方纲
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
临事无疑知道力,读书有味觉心间.翁方纲
庭馀旧学传经笈,壁有新镌古墨香.翁方纲
玉醴石琴同韵味,松月鹤露见精神.进士翁方纲
南海经营年齐召伯,北门筦钥望重莱公.进士翁心存
红梅绿竹称佳友,翠柏苍松耐岁寒.林则徐
尽日竹风谈法要,忘机鸥鸟恣飞还.林则徐
引觞和会趣舆春长,咏竹清娱兴随情寄.林则徐
招振才端启牖性绪,流播天泽发挥人文.林则徐
清明在躬斧藻其德,渊懿为质直凉可风.林则徐
4,急需钟嵘的诗品序的翻译 请哪位高手帮帮忙
钟嵘《诗品序》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的羽翼。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的,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 都突然复兴(建安的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的足迹,(是建安文坛的)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兴啊。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的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的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的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像微微的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的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的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的才华,变革创新诗歌的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的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的美感。然而,他们(按,指“孙绰、许询、恒、庾诸公”)的人多,我们(按,指郭璞、刘琨)人少,没有能够改变世俗的文风。到了义熙中间,谢混文采熠熠地继续创作。刘宋元嘉中间,有一位谢灵运,文才高峻,辞藻丰赡,作品富丽艳逸,难以追踪,确实已经包含和超越刘琨、郭璞,压倒潘岳、左思。所以知道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俊杰,刘桢、王粲是辅佐;陆机是太康文学的精英,潘岳,张协是辅佐;谢灵运是元嘉文学的雄才,颜延之是辅佐:这些都是五言诗首要的作者,文词闻名于世的诗人。 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所以说合于世俗之人的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切当的吗?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的人没有苦闷的,(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的。现在的士子俗人,(作诗)这种风气是很炽烈了。刚刚才能禁得住穿大人的衣服,就开始学习文字,(并且)一定心甘情愿地为写诗奔忙。因此平庸的声音,杂乱的体裁(的“诗”),(却)人人自认为容貌可人。以至于使富家子弟,以(作诗)文采不如人为耻辱,夜以继日地点缀文辞,吟哦词句,独自观赏,自认为精妙绝伦,众人观看,终究沦落为驽钝平常。其次有轻薄的人,嘲笑曹植、刘桢的诗古旧笨拙,说鲍照是伏羲时代以上的人(其诗格调高古),谢脁今古无人可比(其诗雄视千古)。可是效法鲍照,终于比不上“日中市朝满”;学习谢脁,(只能)低劣地学到“黄鸟度青枝”。徒然自己被高明抛弃,与文人一流毫无关涉了。 观察王公和士大夫之流,每每在广谈博论之余,何尝不借诗作谈话形式,随着他们的爱好,商讨不同意见。像淄水和渑水一起泛滥混合,像紫色和红色互相混杂改变,各种意见竞相喧哗争论,无法用正确的标准分清辨别。近来彭城人刘绘,是高明的(诗歌)鉴赏家,嫌恨诗界的混乱,要作当代的《诗品》,口里说出了(许多对诗歌的)品评,(只是)他的著作没有完成,(虽然如此)也是有感而作的呀。从前班固论人,分为九等,刘歆评论士人作者,分为《七略》,依循名称以考究事实,确实有许多是不恰当的。至于写诗的技巧(的高下),明显是可以知晓的,按类来推求,大概同评论赌博下棋的胜负(那样可以明白知晓)。当今皇上,禀赋有生而知之的上等才能,体验有丰富深沉的文思,文辞与日月同辉,学识能探究自然和人世之间的关系。从前在与贵族子弟交游时,已是称职的首领。何况(现今)已经占有宇内八方,天下响应者像从风而伏、云气腾涌,怀抱珠玉之才的,摩肩接踵而来。本来下视汉魏(之作)而不屑一顾,气吞晋宋(篇什)于胸中,确实不是农民的歌谣、赶车人的议论,敢于加以品评的。我现在记录的,近乎是在街闾里巷中交流谈论,等于是谈笑而已。 在一品之中,约略依照时代先后排列,不按照优劣次序来作评论解释。再者那人已经去逝,他的诗能够论定。现在的品评,不存录在世的人。连缀词句,排比事实,是只作通常的谈论。至于像那筹划国事的文书,应该凭借广博引用古事(以成其典雅庄重);叙述德行的驳议奏疏,应该尽量称引以往的功业。至于吟咏诗歌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的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观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颜延之、谢庄的诗,用典更是繁多细密,在那时(诗风)受他们的影响。所以(刘宋)大明、泰始中间,诗文大几同于抄书。近来任昉、王融等,不看重文辞(本身)的奇特,(只是)争着运用无人用过的典故。从那时以来的作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的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的字,拘束补缀,损害诗文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诗歌写得天工自然没有雕琢的,很少能碰到这样的人。文辞既然失去高明,就只会增加典故,虽然失去天才,姑且表现学问,也是一种理由吧! 陆机的《文赋》,通达而没有褒贬;李充的《翰林论》,疏略而不切实;王微的《鸿宝》,细密而没有裁断;颜延之的论文,精细而难以读懂;挚虞的《文章志》,详细而广博丰富,很可以说是知音之言了。观这几家(的论著),都是就诗歌体裁来谈,不显示优劣。至于谢灵运收诗成集,碰到诗总是收录;张隲《文士传》,碰到文章就书写下来。诸位英俊记录的书,用意都在收录作品,未曾品评高低分别等级。我现在所记录的,只限于五言诗,虽是这样,包括古今作者,(他们的)作品大都收集殆尽,轻率地要辨明清浊,指出优劣好坏,共计一百二十人。列入这个流派中的人(按,指列入《诗品》中的人),就称为才子。至于这三品的升或降,大抵不是定论,将来要提出变置裁断,请寄托给懂诗的人吧。 从前曹植、刘桢当是文章中的圣人,陆机、谢灵运体会效法前二人的才华,研究考虑得精细深远,在千百年中,却没有听说(诗歌)声调的分辨,四声的议论。有的说前人(只是)偶然没有看见,难道是这样的吗?(我们)试着讲讲它:古时说的诗或颂,都配上音乐,所以不调节宫、商、角、徵、吕的五音就无从谐合。像“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是最好的韵律。所以“三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的歌词,文辞有的还不工致,但韵律可以歌唱,这是注重音韵的意思,与世人讲的声调不同。现在的诗既不配合音乐,又何必采用声调呢?齐代有王融,曾经对我说:“声调跟天地一起产生,从古以来的诗人不懂得它,只有颜延之才说到韵律声调的谐和,而他的说法实际上是大错;只见范晔、谢庄很懂得它罢了。曾经要作《知音论》,没有写完。”王融最先开创,谢脁、沈约推波助澜,三位是贵族的子孙,年轻时就有作文辩论的才能。因此文士们仰慕(他们),务求(作诗运用韵律)精细严密,繁冗细微,专心一意,竞相超越,所以使得文辞多所拘谨忌讳,伤害了它的真实和美丽。我说诗歌体制,本来应该吟诵,不可滞涩,只要音调清浊相间,贯通流畅,念起来谐调流利,这就够了。至于分平上去入,那我苦于不会;(至于)蜂腰鹤膝的毛病,里巷(歌谣)就已经
5,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哪首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问问。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也有人称纳兰容若,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希望对你有帮助: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通本做“雨罢”。娱园本做“语罢”。)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一切只停留在最开始的美好。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二句: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鉴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的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再读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林清玄的《法圆师妹》,他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会明白的,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那时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确知些道理,经过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样,你住在这个旅馆,正好是我服务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领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转身时你没有叫我,我们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这样”。 人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依然那么美丽如初。 今夜春风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动,多少尘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梦里。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吗? 我记得了这样一句话: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人生只如初见时 因为物是人非,把它放入爱情就是当初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很好,可是了解下来却发现他并不怎样,于是感怀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可以拥有以前的纯真与美好,可以像以前一样,不为别的,只为欣赏而惺惺相惜,不必物是人非,互相猜忌,勾心斗角。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也许就不会遇上别人,我们也许可以一辈子在一起了。你的眼睛里不会有别人,你的心里不会有别人,我只在你的眼里看到我的倒影。 人生若只如初见,就不会有岁月的波澜曲折,情意如初,幸福与温暖会绵延长远,少了岁月见的心灰意冷,无尽悲凉。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居易《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依然那么美丽如初。“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一切只停留在最开始的美好。
文章TAG:
有品 自来 何必 红楼梦 有品自来香何必用凤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