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子期死后伯牙写了纪念子期的诗

《悼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粉.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译文:回忆去年春天,我在江边遇见你.今天再次来访,却见不到知音的你了.只是见到一座坟,令我凄惨伤心.伤心伤心啊伤心,让我忍不住眼泪纷纷.要来见你时多么开心,知道你已死,我离开时又是多么痛苦,连江边都起了愁云.我不会再弹这首曲子了,就折断这把琴为你陪葬吧.

子期死后伯牙写了纪念子期的诗

2,屈原的诗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离骚(节选)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诗歌

3,这段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语出屈原《九歌少司命》 原文: 秋兰兮麋芜,① 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② 芳菲菲兮袭予。③ 夫人自有兮美子,④ 荪何以兮愁苦?⑤ 秋兰兮青青,⑥ 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⑦ 忽独与余兮目成。⑧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 儵而来兮忽而逝。⑨ 夕宿兮帝郊, 君谁须兮云之际?⑩ 与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发兮阳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来,⒀ 临风怳兮浩歌。⒁ 孔盖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抚彗星。⒃ 竦长剑兮拥幼艾,⒄ 荪独宜兮为民正。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②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 ③袭:指香气扑人。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④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 ⑤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何以:因何。 ⑥青青:借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 ⑦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 ⑧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谓。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⑨儵(shu1舒):同“倏”,迅疾的样子。逝:离去。 ⑩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⑾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与女”二句与《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今删。女(ru3汝):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在此沐浴。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⑿晞(Xi1西):晒干。阳之阿(e1婀):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日所出处。 ⒀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⒁怳(huang3恍):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浩歌:放歌,高歌。孔盖:孔雀毛作的车盖。 ⒂旍(jing1精):同“旌”,翠旍,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 ⒃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抚:持。 ⒄竦(song3耸):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拥:抱着。幼艾:儿童,即《札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 ⒅正: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 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 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 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一片片秋兰青翠茂盛, 嫩绿叶片中伸出着花的紫茎。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 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 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 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 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 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 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 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 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一手直握长剑一手横抱儿童, 只有你最适合为人作主持正!求采纳
猜测一下吧 第一句:飞蛾扑火虫已逝 “飞蛾扑火虫已逝”其实感情上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观伤感的思绪,用飞蛾扑火来形容自己的遭遇,这个“虫”应该是自己的心上人,第一句意思是:心上人已经没了。 第二句:湖边子女携手行 这是一个对现实的描述或者叫叙事,说的应该是自己和母亲一起在湖边散步的场景。 第三句:无奈相思只一心 自己的相思只针对一个人,也就是爱那一个人,因为第一句的“虫已逝”,所以“相思”前面却也有“无奈”两字 最后一句:自称有人伴身旁 子女散步,聊天,母亲问及女儿的心事的时候,或者想介绍对象给她,但是因为相思只一人,所以自己对妈妈说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全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女生痴痴的恋着“已去”之人

这段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4,请问七夕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楼抄的真专业啊。
送礼物就行啦、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 (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 (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 (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 (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 (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 (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 (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5,纳兰悼念妻子卢氏的诗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 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纱》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长如玦! 但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又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又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又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又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下阙第二句纳兰手迹作“忍共”。) 又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又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百字令 宿汉儿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又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爇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檀痕,犹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 又 绿杨飞絮,叹沉沉院落,春归何许。尽日缁尘吹绮陌,迷却梦游归路。世事悠悠,生涯未是,醉眼斜阳暮。伤心怕问,断魂何处金鼓。 夜来月色如银,和衣独拥,花影疏窗度。脉脉此情谁识得,又道故人别去。细数落花,更阑未睡,别是闲情绪。闻余长叹,西廊惟有鹦鹉。 又 (废园有感) 片红飞减,甚东风不语,只催漂泊。石上胭脂花上露,谁与画眉商略。碧甃瓶沉,紫钱钗掩,雀踏金铃索。韶华如梦,为寻好梦担阁。 又是金粉空梁,定巢燕子,一口香泥落。欲写华笺凭寄与,多少心情难托。梅豆圆时,柳棉飘处,失记当时约。斜阳冉冉,断魂分付残角。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又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又 (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又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衡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又 (寄南海梁药亭)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茶瓶儿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又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又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又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又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又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又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又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又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 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在他第一任妻子卢氏,七月初四忌日, 写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周笃文、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理琴,即弹琴。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文章TAG:潇湘  溪苑  长乐  乐凤  潇湘溪苑长乐凤兮七香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