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好吃的才是好茶!有人觉得这只是废话吗?否则很多人会迷失在幻觉中,忘记了茶的本质,茶是一种供人饮用的饮品。美味是茶存在的第一个原因。这时候我就不好好喝什么茶了,有毛病。我不敢认为好茶就是好茶。茶是一种直接饮料。必须是纯天然不添加绿色有机茶,适合自己的才算是最好的茶。
茶无定味,适者为珍,什么样的才是好茶呢?
好茶的唯一标准你自己觉得好喝的,才是好茶!有人觉得这不就是句废话吗?不然,好多人迷失在虚妄中,忘记了茶的根本,它就是让人喝的一种饮料,好喝是茶之所以存在的第一理由。没有一样的人也没有一样的茶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一样茶,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喜欢它的人。无论,苦涩甘甜刚与柔;无论,绿黄白青红与黑。
只要有人喜欢,它就会存在。比如我个人最讨厌芥末的味道,可能是某人的至爱。一种茶如果没人喜欢,它必已消亡,现在肯定难见。茶无贵贱茶价格有高低,但无贵贱之分。君不见,昔日边销的黑茶,如今价格高得令人咋舌。所以要透过价格,看价值。茶的理化本质,内含物质,是不会随着价格而有所变化的。所以不要听人说,这是几万的好茶,就觉得它好喝,别骗自己,遵照自己的内心,让你的味蕾告诉你,你是否真喜欢。
关于茶文化我一直认为,茶文化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无需刻意去推广。茶首先要让喝茶者觉得好喝,才会天天喝,茶文化自由心生。如果让人觉得像喝中药一样难喝,自会排斥,何来文而化之的机会。所以,首先好喝,才能谈文化。包容性茶是包容性很强的东西,只有茶征服了全世界,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
怎样的茶才算是好茶,价格昂贵的就一定是好茶吗?
适口为好 私藏为佳每一类茶里都有很好的茶,只是得看你有没有那个品鉴能力。以个人经验判断,对于每一个喝茶的个体而言,好茶的认定只有自己的味蕾和感受体验会告诉你,别人代替不了,所以此时对好茶的认定,更关键的是适合自己。所以从单个喝茶的个体来说,怎样的茶算是好茶,有一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喝茶者对茶的认知水平。
关于茶的品鉴,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是一个浩瀚的世界。中国茶品类多,从喝茶到懂茶品茶,确实需一个挺长的过程。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学会品鉴至少得有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主见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各有道理,跟着大师学就对了。
多实践多听取别人,慢慢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时大部分对香型茶对轻火的茶会更喜欢。第二步是重归迷茫。有自己观点后,就有了自我,有了自己的圈子。也会遇到矛盾冲突的一些见解,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迷茫,不知道往哪求知求证。这时候喝啥茶都觉得不好,都有点毛病,对好的茶也不敢认为是好茶。第三步是包罗融合。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吸纳多种观点,让自己的判断体系逐步成长扎稳。开始有一些自己认定的好茶的标准。第四步是补缺补漏。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
第五步是化繁为简。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形成体系。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第六步是运用自如。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
大事可以当小事,小事可以忍着不说。不喊调调,居然引导别人学茶。用快乐的心态对待愿意学习的人,用愉悦的心态对待不愿意学习的人。第七步,放下,进入路径。放下看不起初学者的态度,放低自己,融入更广更深的知识,融合茶、书画、音乐、花、香、儒、释、道的现代新文化新思想。
文章TAG:什么样的绿茶才是好茶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