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能喝酒的比如俄罗斯人,他们的酒量是普遍较高,高度难喝的伏特加,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酒的度数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古人善于发展技术,不注重理论研究,所以没有确切记录酒精含量的记载,对于酒的描述多是老陈醇香等不牵涉量化的词,根据古人酿酒方式的记载和相关遗址的挖掘,可以推演出古代人相当一部分酿酒跟今天家庭酿米酒的基本方式和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1、《水浒传》里面的三碗不过岗的酒,放在我们现代来说是多少度?

宋代时期的酒采用发酵法,度数大致为10到18度左右,技术越好,度数越高。景阳冈的酒号称“三碗不过岗”,显然对自己的酿酒技术比较自信,据此推测武松喝的酒大概15度左右,在中国古代,酿酒方式最先是发酵酿酒,元末明初开始采用蒸馏技术酿酒。酒的度数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最开始酿酒,采用发酵法,酒的度数都是在10度以下,和现在的啤酒度数不相上下。

后来技术有了改进,度数能达到10到18度,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酒精度大概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接近了。中国古代,自酒出现后,便形成一种文化,关于酒的诗实在太多了,“水村山廓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文人墨客在酒中陶冶情操,下里巴人在酒中寻求安慰,人们无酒不欢。

文人注重饮酒礼仪,他们饮酒优雅而缓慢,很注重节奏,显示了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在饮酒中秉诗作赋,并产生了很多千古绝唱,凡夫俗子饮酒更具豪迈之风,比如武松等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展英雄气节。所以,喝酒的武松赤手空拳下打死了老虎,喝酒的李白豪迈奔放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诗歌,喝酒的商人醉眼朦胧中拿下了又一个合同,

2、李白醉酒成诗,他喝的大概是什么酒?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哈,李白喝的应该是5~8度左右的有点甜的类似米酒的粮食浊酒。酒的发展大概是这样的:酿造酒—蒸馏酒—调味酒,酿造就是利用酵母菌发酵把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最早的酒都是酿造酒,原料虽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到了13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蒸馏器,蒙古人征服了阿拉伯,蒸馏器传入中国后,才有了高度的蒸馏酒,再往后人们把各种调味品加入酒中产生调味酒(鸡尾酒等)。

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古人动不动喝几坛酒还不醉,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史书记载和文学作品,说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得,实际上,这点不值得奇怪,且不说元代之前,酒的酒精含量普遍较低,就在今天,好酒量的人也不算稀奇。比如之前我喝酒的时候,多的时候喝过大概有七八斤啤酒加半斤二锅头,当然中间少不了几次厕所,而我见过能喝的反而是一个女孩,可以说天赋异禀,有次喝酒喝了那种青啤十多瓶,这个量算不了什么,奇的是人家喝的气定神闲,厕所都不用上,只能说个人代谢功能异于常人。

而能喝的人有次在一个节目上介绍一个酒神,是鲁豫主持的一个节目,那人可以一顿喝七斤白酒,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酒,平均度数怎么也要四十度以上,古人喝酒小坛子也就两三斤的量,加起来也可以算是几坛子了,像名人里面,能喝酒的也屡见不鲜,比如最喜欢写酒的古龙大侠,他的作品里几乎每个大侠都爱酒,更有诸多酒量惊人的奇人异士。

古龙大侠自身那个酒量也是骇人听闻,当年古龙大侠多数作品都拍成电影,他自己也是个编剧,他的酒量武行的壮汉见了都怕,据洪金宝回忆说古龙喝威士忌都是一杯一杯的灌,就算他们有功夫在身也不是古龙的对手,也许正因为古龙喝酒太甚,所以英年早逝,让人可惜。再一个能喝酒的比如俄罗斯人,他们的酒量是普遍较高,高度难喝的伏特加,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说了现代喝酒的众生相,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算在今天这个人的体质,加上现在普遍较高的白酒度数,一次喝个几坛子酒都不算回事,何况是在一贯喜欢夸张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里呢,这事不值得称奇。在元明清时代已经有了蒸馏酒,但是民间普遍流行的还是一般家庭式作坊酿造的酿造酒,比如大名鼎鼎的二锅头成形于清中期,已经接近于近现代了。


文章TAG:宴酒  李白  古代  李白宴酒是多少度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