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拿明代末年的粮价来举例,明代万历年间(1620年)沿海一带一两白银(八百文)能买两石(377斤)大米,差不多一千文能买到441斤大米。到了1640年,由于年年天灾蝗灾,粮食价格猛涨,一百文只能买到一斤(苏州地区),一千文钱只能买到十斤大米。
1、哪个网站能买到正宗粮食酒?
提问者不懂白酒!粮食酒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粮食酒并非就是好酒。很多用于勾调的食用酒精也是粮食生产的,因此,一定要明白粮食酒不是好酒的代名词,白酒分香型,不同香型的白酒没有可比性,如同不能拿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来比谁更漂亮或谁更帅一样!这也是不能拿茅台与五粮液谁是老大的原因。一般意义上的好白酒有共性:饮时顺滑,饮后不上头,夜不口干,次日不头疼,
2、1000文铜钱,在各朝代能买到多少粮食?
谢谢邀请。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两千多年,一文铜钱的重量基本上都保持在五六克左右,也有战乱时局动荡时期各地小朝廷铸造的极小的劣质恶钱,它们的购买力是极其悬殊的,而且同一时期也会有丰年和灾年,不同地区产量也各有不同,所以说,1000文钱在每个朝代的每个时期的购买力浮动是很大的,很难一概而论。我们每次对比各个朝代的物价,基本上都是通过典型地区(一般为京畿)的物价来衡量,所以十分具有局限性,
我们就拿明代末年的粮价来举例,明代万历年间(1620年)沿海一带一两白银(八百文)能买两石(377斤)大米,差不多一千文能买到441斤大米。而到了1640年,由于年年天灾蝗灾,粮食价格猛涨,一百文只能买到一斤(苏州地区),一千文钱只能买到十斤大米,江南是明朝的粮食主要产地,就连江南粮价都这么贵,别的地方粮价就可想而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一个三百年的朝代会有钱粮充足的盛世,也会有很多个欠收的荒年,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会是同一个抛物线,刚统一时,百废待兴,百姓虽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粮食产量比较低。经过这个时期之后都会进入一个盛世,周朝有成康之治、汉代有文景之治,唐代有贞观之治、宋代有仁宗盛世、明代有永乐盛世、清代则有康乾盛世,这些盛世都是各朝代钱粮丰沛的时期,粮食价格最低,
比如汉文帝、唐太宗时期,一斛(十斗,约120斤)大米只需要五文钱,一千文能买到24000斤。而到了一个朝代的后期,往往会因为政治势力做大,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而随着中央集权的失控,让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大量农民失地,商人囤积居奇,社会财富严重倾斜到少数人手里,这个时候只要一有天灾,粮价就会暴涨,斗米千钱都算是好的。
造成的后果就是失地农民离家求活,只要灾情加重,就会饥民遍野,而富裕阶层已经产生固有思维依然盘剥,很容易发生农民起义,这就是一个朝代为什么早期有灾害,并不会对朝廷的统治有所动摇,到了后期就会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总体来说,每个朝代的粮价基本上粮价都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是早期便宜,后期暴涨,每一个战乱时期总是伴随着天灾,这个时候基本上粮食有钱都很难买到,人们想要有口饭吃,就会去参加各地军阀,导致战争越发激烈,
3、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
自从有商品以来,就有等价交换,没货币的年代,人们用物换物,有了货币就方便多了,出现了一批批买卖人,也就是商人。农村的粮贩子就是倒粮商,如果没有粮食贩子,那得分什么时代,在人民公社的年代,走集体,那时没有粮贩子,那时你倒卖粮食是犯法的,也没人敢贩卖粮食,那时生产队有马拉的车,集体把粮送到公家粮库,没有粮贩子。
现在不行了,国家放开了粮食市场,粮食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出来了粮贩子,人们把粮卖给他们省了不少事,农民自管安心种地,粮贩专门替农民卖粮,赚取差价,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的粮真的不好卖了,你不能种几亩地买打粮的机器吧,因为那机器挺贵的,打完粮你得用车往收粮点送吧,运输都是问题。因为这些原因,农民卖粮真的离不开粮贩子,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条友点赞关注。
文章TAG:朝代 粮食 哪里能买到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