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一个喝了30多年的老酒鬼,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好,各种酒他都喝。他很少有机会喝到好酒,对葡萄酒的品质也没什么经验。现在他年近半百,体质下降了很多,尤其是食道和胃。长期使用温和的葡萄酒会破坏它,但这也让我对葡萄酒的质量更加敏感。现在,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参加宴会活动时,经常能喝到100元以上的中高档酒,攀比的机会很多。
黄酒明明是很好的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现在的黄酒,貌似已经沦落到佐料的地步了。黄酒现在不受欢迎其实原因就两点第一,口感独特,第一次尝没几个会喜欢第二则是重点,噱头不足,卖点不够。黄酒属于粮食酒,而且属于酒曲复式发酵酒,但不是蒸馏酒,因此口味复杂,口感独特。别说外国人了,就连中国人自己,首次尝试黄酒都会有点不适应。除却口感对新手不友好外,黄酒还带功效。
黄酒在中医里有进补的效果,性温热,祛寒凉。在医理上说就是黄酒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多糖,营养成分高。这在食物不多的时候,黄酒是宝,但在食物丰富,大家普遍营养过剩的当下,就有点过益了,不少人喝了黄酒上火的原因就在这。因此,除了食用寒凉的食物,比如螃蟹和海产时佐以黄酒外,黄酒市场已经不多了。另外,黄酒还是那种深藏不露的选手,明明酒精度不低,但喝的时候很难感觉到,容易喝多,而且因为成分复杂,醇酯类物质多,喝多了就又容易上头,这导致喝黄酒易醉易失态,因此上不了高端档次。
然后再说说关键的卖点,葡萄酒有葡萄产地与质量的噱头,比如各种高端葡萄园和酒庄,还按年份的不同出现的名酒,比如传奇的82年拉菲。白酒有水源与酒窖的噱头,比如各种独特水质和年份的老酒窖,比如离了茅台镇的水和窖池,那就不再是茅台酒。但黄酒没有对应的噱头可以炒作,原料是普通的米,没有特殊的地方,就算换了酒曲与工艺,口味有不同,但依旧也还是黄酒。
为什么农村酿的烧酒度数高,但是哪怕不会喝酒的人喝了都不易醉?
题主的体会可能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认识,我也喜欢喝酒,算是个酒鬼级别的,因为常年喝酒,我的胃很不好,而且有较为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我自己没有酿过酒,但个人酿造的酒我也喝过不少,很多朋友送给我,我原以为这样的酒质量有保障,肯定又好喝又不伤身体。但我的实际体会和认知正好相反。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陈放,自己酿的酒辛辣味明显,更容易伤胃而且缠头。
我也对此现象感觉到纳闷,查过资料,咨询过懂得酿造工艺的明白人,结果给我的解释和以前的认识完全不是一回事,自己酿的酒工艺简单,对发酵和杂醇的控制根本谈不上,酿出来的酒度数虽然比较高,但口感过于辛辣,在经过食管时有明显的烧灼感,酒后胃部不适较为严重,而且伴随明显的口干和头痛等问题。同样度数的高中档酒就不会这样,口感绵软柔和,喝后胃部症状也不明显,第二天遗留的头痛感也几乎没有。
经过人家懂行的人分析我才知道,这是杂醇油和甲醇惹的祸,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会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甲醇,甲醇是有毒的,国家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杂醇油则和口味有关,但过多会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白酒酿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原料的选择,中期蒸汽处理和杂菌控制来控制成品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个人酿酒这些基本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一些乡镇小酒厂和个人酿造的白酒,虽然是货真价实的粮食酒,但因为对这些限制含量的成分难以控制,喝起来口感差容易缠头伤胃。
我室友三十多年酒龄的老酒鬼,年轻时身体好,什么酒都喝,好酒喝到的机会很少,对酒的品质没什么体会,现在年近半百,体质下降了不少,特别是食道和胃,长期引用略质酒糟蹋坏了,但这也让我对酒的品质更加敏感,现在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参加宴会活动时经常能喝到百元以上的中高档酒,有了很多比较的机会。也慢慢的体会出酒的品质差别,现在我的胃喝二十元以下的低档酒不能超过三两,否则就会引起饮酒后的食管反流症状,超过半斤还会有起床后头痛等后遗症状。
为什么有人说经历过酒市的人喜欢喝白酒却很少碰啤酒?
文章TAG:酒鬼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酒鬼 黄酒 人少 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