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题主说的那种产量很大的酒厂,应该属于“三无”企业,即;没有粮食运进,没有烧火烤酒(或者有烤酒设施设备,行话称“xx排火”,但多是摆设),没有酒糟运出。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也没有人将白酒放到冰箱里冷镇后再喝,那为什么啤酒可以冰镇,白酒却没人这么做呢。
1、为什么一个产量很大的酒厂周边连一点酒糟味都没有?酒糟也没有,怎么处理的?
正规酒厂,包含用粮食发酵、烧烤蒸馏、酒质勾兑调味三大环节。无论空气环保标准控制多严格,酒厂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酒糟味飘出厂区,而且遇上闷热微风天气,这股味道非常浓。现在讲一个酒城的相关故事,我住在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附近,该厂虽然已整体外移,但仍有生产车间在市区内,因为那里有已使用千年的老发窖池,是酒厂的传家瑰宝,不可能搬迁或废弃。
市民常年呼吸着带有酒精分子的空气,大概已经麻痹习惯,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我滴酒不沾的母亲,只要从外地来到我家,呆不上几天就非要走,究其原因,她说空气中酒味太浓,让她感到极不舒服。有人脑洞大开,说这是否涉及酒精污染(影响市民健康)?我的回答是;国家没有酒精污染空气的环境标准(我在环保局工作),而有污染控制标准的事宜,剑南春酒厂都已花具资严格做到。
包括;烤酒弃煤用气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排放,有机废水集中厌氧处理达标排放,酒糟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移送饲料加工企业全部回收,运进粮食、运出酒糟和酒产品的汽车都绕开城区道路行使等,还有外地“酒鬼”调侃,你们(本地人)真有福气,每天免费享受美酒气味。至于题主说的那种产量很大的酒厂,应该属于“三无”企业,即;没有粮食运进,没有烧火烤酒(或者有烤酒设施设备,行话称“xx排火”,但多是摆设),没有酒糟运出,
这类酒厂准确说不是“酿酒厂”,而是“勾兑酒厂”。它买入原浆酒(基酒)或食用酒精,用陈年酒勾兑调味加香后,再利用自己炒作的热销品牌卖出去,这类勾兑酒厂的酒,即使产量大,也不会有高端价位。中低端消费者可较为放心饮用,因为国家控制食品加工质量标准非常苛刻,若生产者胆敢用工业酒精等违禁品勾兑假酒,一旦抓到,必将倾家荡产,并把狱底坐穿。
2、为什么河南消耗这么多白酒,却没有一个白酒品牌?
提到河南酒,我就忍不住的扼腕惋惜,我本人就在河南开了一家烟酒连锁店,已经有将近20年了,可以说亲身经历了河南白酒的大起大落,其实河南酒在上世纪90年代,到零几年时候是特别受欢迎的,当时甚至有两款酒荣登中国名酒的“宝座”。靠着这股东风,一年的销量就达到了进10亿的规模,从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酒,一跃成为了国内一线白酒,甚至当时不少外地的,都打电话要大量的进货,
但是后来好景不长,由于一系列的经营问题出现,这两大地方酒迅速没落,甚至现在就是河南本地的一些酒友,几乎都不知道这两款酒了。汾老大唯一的劲敌——清香型宝丰酒说起清香酒,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汾酒,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宝丰酒也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在华北很多地区,销量比汾酒还好,宝丰酒在第五届中国白酒评选中,荣誉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
其酒液特点突出,区别于汾酒,采用大小麦混合制曲,口感上清香纯正,口味相对更加清淡,但是绵柔感更强,有清而不淡的美誉,但是后来却因为想要加强本地品牌的影响力,与健力宝联合,但是却因为管理上的差异,导致宝丰酒在清香与浓香上徘徊不止。连续几年的迷茫,错失了市场,确实可惜,省内浓香白酒典范——宋河粮液也是同时和宝丰酒入选中国名酒,当时名声很大,甚至被当作本地的招待专用白酒,年销量连续6年,保持在20%的增速。
但是后来由于大股东辅仁爆发危机,被拿去抵押,因为贷款拖欠,最后被波及,企业信用严重受到影响,内部也是人心惶惶,后来一度到了停产的地步。其实纵观这两款白酒,都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定位不明确,特别是宝丰酒,本来清香白酒做得好好的,却偏要转型做本就不擅长的浓香白酒,其次也是在后来的经营中,不善宣传,加上没落后,品质把控也不再严格,导致企业名气迅速的衰落。
文章TAG:买酒 外合 白酒 消耗 河南 买酒为什么没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