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现代我们都知道的啤酒的做法,说到这,可能还想问,古代有啤酒吗。啤酒鸭的做法1、土鸭半只,啤酒一罐、花椒、老姜、蒜苗、料酒、老抽、食盐适量,“葡萄有紫碧圆长之别,一种山产者,实小味酸,有黑白二种,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贡,”而殊不知,这里面的“醴”字,就是古代的啤酒,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啤酒,醴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对醴的相关记载,醴作为类似于啤酒的一种酒精含量相对较低的饮品,醴的历史一直持续到汉代,直到黄酒的出现。
1、古代有啤酒吗?有何依据?
啤酒,是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而酿制成的。但这是现代我们都知道的啤酒的做法,说到这,可能还想问,古代有啤酒吗?啤酒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由此可以看出,啤酒,在古代还是存在的,从下面的内容来分析分析,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而殊不知,这里面的“醴”字,就是古代的啤酒,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啤酒,醴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对醴的相关记载,醴作为类似于啤酒的一种酒精含量相对较低的饮品,醴的历史一直持续到汉代,直到黄酒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啤酒是由谷芽酿造的,卜辞中记载,商代的时候用于发芽的谷物种类丰富,待谷芽发好后把它们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经过一番操作后,半成品的啤酒就酿造好了,但由于酒中杂物过多,后期还要进行过滤,所以说,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根据历史的记载,在我国古代,人们制造啤酒的技术很成熟,总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
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芽缠结成块。书中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用蘖来酿造啤酒是完全可能的,这与现代啤酒酿造中的通过制作麦芽浆,并将麦芽中的淀粉转换为可发酵的糖,最终提取原麦汁的工艺是相同的。显而易见,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酒的历史比华夏文明史要长很多,文:史海泛起舟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史海泛起舟。
2、清朝皇帝喝什么酒?有什么依据吗?
清代宫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顺治七年(1650),在内务府下设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酿造及贡酒的管理,记载中御酒的种类很多,如竹叶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药成分的屠苏酒、雄黄酒、苦露酒等。玉泉酒是清宫中经常饮用的白酒之一,因该酒用玉泉水所酿制,故名,宫廷中不仅饮用玉泉水,而且用玉泉山水酿酒,玉泉酒一般在春秋两季由光禄寺酿酝署酿造,其配料主要有糯米、酒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
乾隆朝以后,清宫用玉泉酒的记载很多,有时内膳房还用它做菜,据档案记载:乾隆帝晚膳经常饮用玉泉酒。乾隆时期的一次千叟宴就用了400斤玉泉酒,嘉庆帝有时一次饮用玉泉酒多达十三四两,其一次寿辰设酒宴即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时期,每天内膳房用玉泉酒1斤4两,据统计,光绪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通化葡萄酒为清代宫廷贡酒之一,宫中经常饮用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是以生长在长白山的山葡萄酿造而成。据清代史料记载:“葡萄有紫碧圆长之别,一种山产者,实小味酸,有黑白二种,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贡,”乳酒亦为清宫用酒之上品。乳酒是用牛乳或马乳为原料经发酵制取的蒸馏酒,这种酒是蒙古人的日常用酒,其酒精含量很少,据《本草纲目》中记:乳酒始于元代。清制,张家口外马群总管、盛京养什牧牛群,每年要送交乳酒2887斤;外藩蒙古每年进贡乳酒9小瓶,
这些酒由光禄寺负责管理,凡宫廷需用,均向光禄寺领取。据《内务府则例》载:每年清宫要向光禄寺领取乳酒160瓶,每瓶13斤8两,共计2208斤,《康熙起居注》记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赐给随行王、大臣、侍卫以及蒙古王公乳酒,与众人欢聚畅饮的情形,六月二十一日,晴空万里,微风清凉,一望无边的蒙古草原,数万马匹往来其间,无有边涯。
文章TAG:啤酒 清代 清代有什么啤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