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白酒因为白酒的香型很多,所以划分了很多种类,最主要的几个品种是比如酱香型白酒的标准是GB/26760-2011,浓香型白酒的标准是GB/T10781.1-2006,清香型白酒的国家执行标准是GB/T10781.2-2006,凡是瓶标或外盒印刷这样的执行标准的白酒都是百分百的粮食白酒,这些白酒都是用专门的酒曲和窖池发酵蒸馏出来的优质白酒,本身白酒中没有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物质,白酒的口感和香气都是本身粮食发酵出来的气味。
1、不是纯粮的白酒是用什么做的?乙醇是用什么做的?
广义上讲,合法上市的白酒,都是粮食酒。所谓纯粮酒,在人们的现代理解上,专指采取传统窖池固态酿造法制成的白酒,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等谷物,而用食用酒精勾兑等而成的白酒,因添加呈香物质等而被认为不是纯粮酒,而食用酒精工艺为液态糖化发酵等,主要原料也包括含淀粉的薯类(其实薯类、豆类和谷物,一并被称为粮食)等。
2、什么是传统白酒?
从国标对白酒的定义来说,“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成的白酒,我们所熟悉的不同香型的白酒,如: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兼香型白酒等等,可能配料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发酵容器不同、用曲有区别、发酵周期长短不一,但都属传统白酒范畴。
传统白酒生产的过程是一个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主要的香味成份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原料是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工艺就是培养微生物的条件。原料与条件都对产物的形成有影响,更何况白酒生产是多种微生物混合作用,因为白酒工艺和生产环境不同,每种白酒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说“好酒”是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好喝”而又“与众不同”,
3、怎样做白酒?
很荣幸能够回答题主的问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类产品也博大精深,喝酒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都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国内不同香型的白酒都有着各自厚重的群众基础,很多人对于白酒虽然很熟悉,但是对于白酒的酿造过程却并不熟悉,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工艺流程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装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勾兑1.原料粉碎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大曲,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35%,粗粉占65~75%左右,整粒高粱不超过0.3%。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粱糁红色。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加绿豆,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2.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在粉碎细度一定时,原料的吸水能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较高温度的水来润料可以增加原料的吸水量,使原料在蒸煮时糊化加快;同时使水分能渗透到淀粉颗粒的内部,发酵时,不易淋浆,升温也较缓慢,酒的口味较为绵甜。另外,高温润糁能促进高梁所含的果胶质受热分解形成甲醇,在蒸料时先行排除,降低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
文章TAG:白酒 纯粮 白酒是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