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凑近闻,可能还会闻到类似酒的香味,但古人不明白酒产生的原理,就会给“酒”的出现安排一些故事,比如上天造酒,比如杜康造酒。酒的历史中,杜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代表的不仅仅是发明了酒,更代表了中国匠人精神的薪火传承,酒曲中的糖化微生物会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成糖,酒化微生物再把糖转化成乙醇,乙醇就是酒,这就是酒的产生。
1、“酒”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跟杜康有关?
酒的酿造,原理很简单。先将谷物(小麦)制成酒曲,然后把酒曲与谷物混合在一起发酵,酒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酒曲中的糖化微生物会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成糖,酒化微生物再把糖转化成乙醇,乙醇就是酒,这就是酒的产生,在古代,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腐烂或者生长发芽,会附着微生物,从而产生酒。如果凑近闻,可能还会闻到类似酒的香味,但古人不明白酒产生的原理,就会给“酒”的出现安排一些故事,比如上天造酒,比如杜康造酒,
历史长河中流传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仓颉造字,确有仓颉其人吗?不一定。但确有造字其事吗?一定,造字是我国古代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代一代匠人文化精神的传承,但在我们东方哲学中,此时我们还需要一个约定俗成的名人来代表,就好比“君权神授”,这样才能师出有名。那为什么提到“酒”会想到杜康呢?杜康,不仅是人名,还是地名,更是酒名,
中国酿酒的历史有几千年,为酿酒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也有很多,但在历史记载上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说文解字》中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秫酒就是用黏性大的高粱酿成的酒,这么说来杜康算是高粱酒的奠基者,杜康酒是中国的历史名酒之一。传说“杜康造酒,醉了刘伶”,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接将杜康定义后世文人墨客诗词中酒的代指,比如诗王白居易的“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词豪苏轼的“如今东坡宝,不立杜康祀”等。
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杜康与日本也颇有渊源,中国古代酿造黄酒的方法传入日本,日本为了纪念酒仙杜康,将酒藏(厂、造)的最高制造责任人称为“杜氏”,每个酒藏,都拥有一个由酿酒师组成的匠人集团,而杜氏就是站在这个匠人集团最高峰的统领者。自然而然,提到“酒”就会想到杜康,杜康也成了酒的代名词,酒的历史中,杜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代表的不仅仅是发明了酒,更代表了中国匠人精神的薪火传承。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微生物之间是会相互影响、依赖、共生、互生,同时微生物和环境间也有着特定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一方水土也酿一方酒,言而总之,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酒可能并不是杜康发明出来的,它是经过了上千年,几十甚至上百代劳动人民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才有了杜康集大成“始作秫酒”,为酿酒行业拉开了新的篇章。
2、酒局是怎样形成的?酒文化的起源在哪里?
民间酒局也叫酒场,又叫没事整两盅,在豫东民间两个人以上在一起用餐,桌上放上一瓶酒,这就可称为酒局。在饭店及酒店里,特别是周末及节假日,工作之余大家都要没事聚在一起,品尝南北大菜,喝盅小酒,酒局的人数是不固定的,比如两个人在饭店喝酒时碰见熟人,都要打个招呼“请过来整两盅”,在相当熟悉的人中,如没有特别事情商谈,这样就有可能合桌就餐,如人员过多,那就分桌就餐,并带着自桌所饮的酒串桌交流。
在豫东中国鹿邑老子故里,是有名的酒乡,主打品牌宋河粮液及鹿邑大曲。在当地酒局文化是非常浓厚的,对外来的亲朋好友喝酒时都要引用道德经第一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就是让客人和嘉宾多喝一杯酒,现在用道德经“一二三”的说法已形成一种酒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该酒文化体现出老子故里人热情好客,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
文章TAG:酒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