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酒的趣闻·三碗不过岗古人喝的酒都是纯粮食酿造的,度数比较低,叫做米酒。酒的趣闻最为大家了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第二种说法是原始社会,一个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但是也没有具体的考证,这是李白著名诗篇《将进酒》的选段,可见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1、有人说酒伤身,为什么还有人喝酒呢?
我也知道喝酒伤身体,可是有时我也拼命的喝酒。原本我是滴酒不沾,并且所有喝酒的人我都讨厌,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有一天感觉喝酒似乎是一种成熟的象征。不管什么酒喝到我的嘴里都是辣,可是我也会被那种气氛所感染,我仿佛喝的不是酒喝的是感觉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要是感觉无聊了,寂寞了就想喝一点酒能好一点吧?有时想要宣泄一种情绪的时候有故意而为之,
明知人喝酒会伤身体,但还是拼命的灌自己。正所谓因其寄所托放浪形骸吧!我对喝酒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哪怕是酒蒙子耍酒疯,不知不觉中在我心底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怜悯的感觉。没有平白无故的醉,要么快乐,要么悲伤,要么想要麻醉自己,总是在伤心之后又开始伤心伤身。有时和朋友相聚,为了显示自己的豁达与豪放,我也会高歌:酒是琼浆天外来,大杯小盏心花开,,
日买一醉平生愿,清风送我上瑶台。于是我仿佛感觉酒仙附体,那份随性,那种豪迈那种洒脱偶尔与秉性相同的人坐在一起,我心中会想起那首诗吟诵: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有时性起我会端着酒杯高诵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尤其当我朗诵到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会高高的举起美酒一饮而尽。
我感觉自己已不再是女汉子,仿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游侠,抑或是一个诗才狂放的浪子现实的世界只是一种虚幻,我仿佛置身在大唐盛世,不,我看到从远古走来的滔滔长江滚滚黄河而我就是伫立在在崖顶,瞩目惊涛拍岸的巨人酒真是好东西,不愧为玉液琼浆,酒又真是毒药,会使人癫狂,丧失理智。有时又会使人做出过激的行为,
2、中华酒文化趣谈,古人如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李白著名诗篇《将进酒》的选段,可见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壹·酒起源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神仙造酒。就是说酒不是凡间之物,是上天赐予的,神仙在造酒的过程中,酒不能发酵,需要有三种人的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能酿出来。
神仙先找到一个文人索要了一滴血,随后又问一个武将要了一滴血,神仙就在想,天地之间文人武将都是人中龙凤,上哪去找第三滴血去,找呀找等到第49天还没找到。神仙情急之下,看到一个凡人,拉着往窖子里滴了一滴血,哪知道这人是个疯子,酒好歹酿出来,但是此后凡人喝了酒以后。刚开始温文尔雅,再喝一会开始捋起胳膊,喝到最后的时候就耍酒疯,
第二种说法是原始社会,一个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但是也没有具体的考证。第三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三种说法是最有历史典籍依据的酒文化起源,贰·酒的趣闻·三碗不过岗古人喝的酒都是纯粮食酿造的,度数比较低,叫做米酒。跟现在的啤酒差不多,也就有个十度八度,酒的趣闻最为大家了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
话说阳谷县有个壮士叫武松,此人天生豪爽、力气惊人,而且酒量特别好,有一次武松回家探亲,路过一家酒铺,酒瘾上来了,一看门口挂着一个横幅“三碗不过岗”。武松心想:呵,店家好的口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小二劝解不成只好上酒。咕嘟咕嘟,连着喝下十八碗,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喝了十八瓶啤酒,拿上行李继续赶路,小二说“客观千万不可,山上有大虫吃人”。
武松说,呵,少来这套,刚才吓唬我不成,又拿老虎吓唬我,好言劝不住该死的鬼。武松晃晃悠悠进了山,没想到真遇上老虎了,现在后悔也晚了,只能硬着头皮把老虎打死了,一转眼,一个醉汉变成了打虎英雄,真可谓是“好酒成就英雄”。友情提醒在古代,酒被看作是神圣的饮品,因为社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又是经过粮食发酵的,属于稀缺物品。
文章TAG:古人 伤身 喝酒 古人怎么说的酒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