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酒精度大概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接近了。我单独把葡萄酒给它抽出一个单项,因为在全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夜生活的人们,喝这种酒代表身份和品味,这种酒度数高的也就二十五度左右,喝两瓶也不是啥困难事,不过这种酒喝醉的话会很难受…我们必须要拿出来提的是米酒和黄酒,这类型的酒可以说是中华大地上一直沿袭至今的酒,它的成分就是粮食,米酒顾名思义是大米或者糯米,黄酒的组成甚至包括大米、高粱、大豆、黍子。

1、《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所以如果我们忽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蒸馏酒器外,那么宋朝时期喝的就是发酵酒无误了。而发酵酒的口感偏甜,度数也不高,人们可以饮酒作乐,也可以饮酒解渴,所以说你看到小说中好汉们随随便便就几碗酒进肚也不用夸张,而同样是发酵酒,由于酿酒的手艺及原料不同,酿出来的品质和叫法也不一样。宋代人在选取酿酒原料是非常讲究的,除了常见的黄米、糯米外,像绿豆、蜂蜜、甘梅、桂花、嫩羊肉等材料也是比较常见的,

将米蒸熟放凉就拌上酒曲慢慢发酵,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形成了酒糟,这个时候我们再用酒筛过,再放到坛子里密封起来,就这样再经过一段时间打开坛子就能看到成品酒了。所以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酿酒自己吃,无非是酒的纯度和品质不同了,所以我们回到小说,也能发现小说中的酒论成品有很多种叫法,烈日炎炎的黄泥冈上,运送生辰纲的队伍正在树下乘凉,这时白胜唱着山歌担着酒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厢禁军难耐口渴,就问白胜桶里是什么,白胜说是白酒,于是众人就想买点白酒解解暑气,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白酒可和咱们现代的白酒不一样,它的“白”应该指的是酒的品质,我反正是没听说过喝二锅头能解渴的。那么“白”酒应该是哪种品质的呢,我们或许从鲁智深的口中能找到答案,鲁智深出家后仍不戒荤腥,多次下山“抢”酒喝,比如有一次他在“抢”酒前说了这么一句话:洒家不忌荤酒,遮莫什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那么由这句话可知白胜桶中的白酒可就是品质很高的类别了,不然也不会一桶酒卖五贯钱啊,自然浑酒就是品质较低,筛酒较粗糙的一种了。

那么有没有比浑酒还差的酒呢?还真有,林冲在梁山腰纳投名状偶遇杨志,二人大打出手被王伦叫停,王伦邀请杨志上山做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既然是杨制使,就请到山寨吃三杯水酒,纳还行李如何?所以这“水”酒估计就是掺了水的浑酒了,色泽比浑酒好,口感可就更差劲了,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所提到的就都是用黄米、糯米发酵成的酒,度数不高,口感甘甜,类似于咱们现在喝的醪糟。

2、酒是个什么东西?

酒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爽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泰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怀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离别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悲伤酒,即是人生百态,

3、《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

首先说,这酒的名字叫“三碗不过冈”,电视剧里有叫“出门倒”的,也有叫“一觉到天明”的,总之这酒的命名都很low…我们都知道酒内的酒精是造成人醉酒的“罪魁祸首”,既然店家当时不建议武松喝太多,这就说明这三碗不过冈里的酒精度数比平时百姓们引用的酒度数要高些,而我们又知道宋朝时人们喝的基本都是米酒,那么第一种观点就是武松喝的无非是酒精度较高的米酒罢了。

一说米酒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现在超市里那种名为“醪糟”的东东,但是古今米酒还是应该有蛮大的差别的,《水浒传》里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时期,施公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这烧酒也是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所以之前有答友和我探讨过说武松喝的就是山东烧酒,这种酒就度数高而闻名,在这里属于施公的“乱入”。但问题是这么烈的就武松15碗下肚不得直接飞升了?而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县,这里是不大可能种植水稻的,于是糯米酒的概率也很小(虽然当时有高粱,奈何没有器具),那我们还是不要开脑洞还是从原文中找找线索吧。


文章TAG:水浒传  东西  水浒传酒是什么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