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科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器和酿酒器皿。现在关于小口尖底的用处研究的更多,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即小口尖底瓶是作为酿酒器,答主保留自己的看法,仰韶文化,尤为著名的是彩陶人面鱼纹盆,并且我们从仰韶文化的区域范围内发现的彩陶纹饰,多数为鱼纹,或者鱼纹的演变。

1、罍是什么东西?在古代是干什么用的?

罍是一种酒器。小口,大肩,深腹,圈足,有盖,大多是用青铜或陶器制成,《诗经》说,我姑酌彼金罍。《周礼》说,皆有罍,《礼记》也有,山罍,夏后氏之尊也。据百科说,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器和酿酒器皿,有方型和圆型两种形状。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克罍,上面有刻字,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看出关于当时罍的一些状况。

这是周王对召公说的,大保,就是太保,就是召公,召公给周王敬献了礼器。然后周王对召公进行了分封,封在了堰,然后赐给他臣子两人,克居住在堰,封土很多,有祠庙。最后五个字,用作宝尊彝,意思是召公还在世,考古专家李学勤研究这段文字,并且和光绪年间的吴大澂(号恒轩,官至湖南巡抚)编著的《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以及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联系,得出了召公的世系。

克是第一代燕侯,旨是第二代侯,后来人们发掘了梁山七器,那里面记载了宪和龢,那都是召公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这七件青铜器包括:小臣艅犀尊、大保簋、大史友甗、大保方鼎一、大保方鼎二、伯□盉、伯□鼎。这些商周青铜器,可以说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

2、出土的古代尖底瓶是做什么用的?

谢邀。说到小口尖底瓶,相信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夹砂罐、彩陶盆以及钵和蒜头壶等构成仰韶文化的典型组合。那么这些器物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我们要看一个器物的用途,首先要看其质地及其出土的地点,质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件器物的作用,比如我们一般认为夹砂的器物多数是用来作为炊煮器的,因为夹砂器物更耐高温。

因此,这里面的夹砂罐应该是作为当时社会中用来煮食物的器类,而泥质陶则因其质地细泥,多数是用作盛储器、水器使用的。我们一般认为彩陶盆、钵和壶则是作为盛放物品和液体使用的,而不同的出土地点也代表了这些器物的主要用途。就比如我们现在买了两个相同材质的盆,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了卫生间,那个一个则作为洗菜等用途使用,一个可能是洗脚使用了,

因此,出土地点的不同,则会对我们判断这件器物是作何用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口尖底瓶的质地及出土地点如何?下图为夹砂陶,多数是罐、鼎的质地,作为炊煮器使用小口尖底瓶,顾名思义,口小,底尖,这也就使其不能像罐、钵、壶一样直立放置在地面上,因此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其作用有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既然前面提到要观察器物的质地来判断其作用,我们看一下姜寨遗址中对于小口尖底瓶的描述:小口尖底瓶,泥质红陶较多,细泥红陶次之,夹砂红陶较少。

通过如上描述,我们能看到小口尖底瓶中泥质陶所占的比重较大,并且更具一般常规推断,小口尖底瓶首先是作为盛储器使用的,并非炊煮器,再者,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小口尖底瓶在住址及墓葬中均有发现,姜寨遗址则主要在墓葬中发现,这样对于我们判断其作用似乎用途不大。其次,我们来观察一下小口尖底瓶器物本身,在半坡遗址中,我们能看到小口尖底瓶可以根据其形状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比较圆润,另外一种则有小细腰。

不同的形状,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这种口小的器物,在使用时有利于内部的液体不容易洒落。并且,在器物的肩部均有两个穿孔的耳,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些耳的存在一定有其意义,答主认为穿绳然后将小口尖底瓶放置河水中或背在背上均为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小口尖底瓶多数有细绳纹,绳纹不仅仅是作为纹饰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加固器身,这样能够更加有益于远距离运输。


文章TAG:酒器  干什么  东西  漱酒器是干什么用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