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三国时期的七个酒疯子。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体喝这几种酒,阮籍和阮咸两叔侄都位列“竹林七贤”,提到竹林七贤,那就离不开酒,这两人也是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并且阮咸的儿子阮孚也好酒,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有一位日本学者,根据南京出土的墓砖七贤画上植物多种独无竹子作判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竹林不是指自然界的竹林,也就是竹林七贤当年活动的地方是没有竹子的。

1、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145条回答,古人要看什么时代的古人。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体喝这几种酒,第一,谷物酿造酒。酿造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制造很繁琐,通常要将薯类和谷类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经过加压蒸煮,淀粉糊化成为溶解状态,然后加入酵母进行缓慢的发酵,形成酒精,

随后再进行过滤,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体,就是酿造酒了。可以说,酿造酒是纯天然的酒,谷物酿造酒就是用各种谷物制成,常见的是黄酒。不过,黄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为原料,一些南方人很喜欢喝的米酒,其实就是黄酒的一种。第二,水果酿造酒,常见的就是葡萄酒。水果酿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发酵,

葡萄酒的度数较高,但比较酸,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就是元代之前的酒。这些酒是纯天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古人没有化学概念,导致酿造酒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比如甲醇。如果长期不做处理饮用这些酒,会有害身体,

同时,民间小店酿造酒技术不高明,往往酒中会有很多杂质,颜色也难看。所以,我们看小说《水浒传》,喝酒的时候都要首先温酒,温酒就是将酒加热,这样可以将甲醇的有害物质挥发,而不是想热着喝。随后,在端给食客之前还要筛酒,就是对酒液进行过滤,减少杂质,端上来好看一些,口感也好,酿造酒最大问题是酒精度不高,很好的黄酒也就十几度。

普通民间小店酿造的黄酒,也就几度而已,类似于今天的啤酒,所以武松能够喝十八碗还能走上景阳冈再醉倒,这十八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到9瓶啤酒。武松这么个大汉,喝这些酒还是没问题的,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习惯于喝烈酒,才出现了蒸馏酒,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2、竹林七贤,是我们的凭空臆想出来的吗?

竹林七贤是三国时期的七个酒疯子,确有其人,不为杜辑臆造的人物。三国时期的魏国正始年间,即公园240∽249年间,在河南辉县一带,住着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经常聚在一起,在竹林下。醉酒、纵歌、著书、写诗、谈古论今,肆意酣畅,他们厌视权贵,淡薄名利,是一群消极的雅仕。他们为人正直,随遇而安,不闻他事,人们尊称他们为七贤,

3、“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说起魏晋名士,大家或许也只对几个比较有名的人有所耳闻,比如阮籍,嵇康,但是对于其他的竹林七贤,大家恐怕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竹林七贤之中,大家比较不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吕巽。吕巽算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背叛者,在竹林七贤中有一个人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他的名字叫做向秀,向秀像是这几个朋友之间的纽带一样,竹林七贤的各位分散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的人打铁,有的人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而向秀就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陪陪这个陪陪那个,使大家都不太孤单。


文章TAG:七贤  古代人  竹林  泛指  竹林七贤喝的是什么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