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装坛发酵古代中国人喝的主要是低度的非蒸馏酒,我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但中国古人喝的是什么酒呢,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

1、最早的酒应该是什么酒?

传说杜康是古代抓粮食生产的一个官员,有一年粮食丰收了,晒谷坪上到处堆满了粮食。怎么吃也吃不完,粮食一下处理不了。发霉烂啦!皇帝大怒,降了他的职,扁他去当保管员,专门看管粮食。杜康愁啊!这么多粮食怎么才能保管好了?你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白发老神仙,告诉他,明天往西走。找三个不同职业的人,问他们每人要几滴血,拿来放到多余的粮食里面。

把这些粮食放到树洞里保存起来,就可以酿出人间最好的佳酿。你把这些佳酿送给皇帝喝,皇帝就不会说你浪费粮食了,第二天杜康就一早就急急忙忙往西赶,看到一位教书的先生。向先生说明来意,先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在路边找了一颗刺,在手指上一扎。杜康赶忙用竹筒接了几滴血,杜康又继续走。看到一个衙门办事的公差武士,杜康又说明来意。

这公差也是一个豪爽之人,毫不犹豫。拿身上的配刀,在手指上割了一下,也给杜康滴了几滴血。古代可不如现代,想在路上碰到一个人还真不容易。天都快黑了,杜康还是碰不到第三个不同职业的人。正在发愁,看到田边稻草堆旁躺着一个乞丐。心想这乞丐也是一种职业,何不弄他的血也行。可这乞丐是一个傻子,看着他傻傻的笑。还流着白沫口水,

杜康心想顾不得这么多了,找来一根刺扎在傻子手指上。接了几滴血赶紧往回走,这傻子还傻傻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杜康把这些血放在粮食里面,把粮食叫人搬到树洞里面堆放好。过了一些日子,树脚下真的流出了一丝丝液体,杜康尝了尝,还真是妙不可言。杜康把这些液体全部收集起来,拿去给皇帝喝。皇帝也大家赞赏,于是酿酒这个行业就流传了下来。

2、古人喝的是什么酒?

古人酒会2021年春,“上山文化考古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展品中有一件彩陶壶尤其特别,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糊化淀粉和低温发酵的痕迹,这表明9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已经会发酵大米制酒。我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但中国古人喝的是什么酒呢?上山文化彩陶壶上山文化彩陶壶是中国最古老的与酒有关的器具之一,蘖酒和曲酒有啥不同?周朝《书经》记载:“若作酒醴(lǐ),尔惟曲蘖(niè)。

”古代的酒可以分为蘖酒和曲酒,蘖就是发芽谷物。古人利用谷物发芽后产生的淀粉酶,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分,然后借助自然界中的酵母菌将谷物中的糖分转化为乙醇,古人喝了这种白浊液,觉得晕乎乎很舒服,就将这种酿酒工艺流传下来。更原始的民族连蘖制酒技术也没研发出来,就只能利用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淀粉,方法是一群人围着一个坛子,将米饭或水果嚼碎后往里面吐。

接下来,唾液淀粉酶逐渐将米饭或水果中的淀粉转化为糖,野生酵母将糖逐渐转化为乙醇,酒就酿成了,商纣王沉迷一种用糯性小米酿成的酒,属于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发芽谷物(提供淀粉和酶)、霉菌(将淀粉分解成糖)和酵母(将糖转化为乙醇),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商朝首都朝歌所在地)依然流传着这种古老的小米酒,其酒色如琥珀,度数为15°,入口微甜略苦,有焦糖、洛神花和泥煤味。

要制作小米酒,小米不能蒸熟,而必须置于大锅中熬煮,还需要不停搅拌翻动,煮熟的小米呈现焦红色泽,黏稠,冷却后拌入大曲粉,装坛发酵。装坛发酵古代中国人喝的主要是低度的非蒸馏酒,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原料主要是糯米。《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清酒,北方用黍,南方用稻,”这里的清酒便是今天的黄酒。清是相对于浊而言,酒体依然呈黄色,

早在周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明白黄酒的酿造原理,此时期的成酒品质也开始趋于稳定。周朝酿酒者用辣蓼(liào)草粉与米糠混合制成酒曲,其中富含根霉菌和野生酵母,在古代,黄酒一般不超过16°,这个值是大多数野生酿酒酵母对乙醇的耐受极限,酒曲是古酒的魂不同地区酵母菌种的发酵特性差异大,如果某地制成能酿造高度酒的酒曲,那么各地酿酒者就会用这种酒曲做成曲母,从而培养出酒度—致的标准化酒曲。


文章TAG:喝酒  最早  古代  古代喝酒是什么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