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类洞庭碧螺春的国标碧螺春茶分为五个等级。碧螺春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芽嫩、汤香、味清、味醇。参加过几次茶企证照考试,对茶叶制作技术略知一二。当地有一家生产碧螺春的企业,我也咨询过茶企老板,也认为现在的碧螺春工艺闻不到烟味。

怎样加工高香型碧螺春?

一加工工艺1.采摘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2.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3.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4.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5.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6.炒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洞庭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是什么?二品级分类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

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

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三春茶分级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为什么有烟熏味?

碧螺春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芽嫩、汤香、味清、味醇。我在江苏金坛长大,一直喝着茅山地区出产的茅山青峰和金坛雀舌茶,我很自豪。参加过几次茶企证照考试,对茶叶制作技术略知一二。当地有一家生产碧螺春的企业,我也咨询过茶企老板,也认为现在的碧螺春工艺闻不到烟味。


文章TAG:碧螺春有几种香型  香型  碧螺春  几种  加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