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比茶俗、茶道的范畴要深得多、广得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茶文化大相径庭的原因。中国茶书2。中国各地区(包括少数民族)的茶俗3。茶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什么是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成为了茶文化,茶禅一体,常为人津津乐道。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卢仝,其词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因为这首诗写的好,被称为茶仙。

中国的茶文化首先是诗的文化,由文人雅士将其发扬光大,从诗中可以看出,茶不仅仅是解渴的俗物,还可以破孤闷,解忧愁,激发灵感,沁人心脾。茶文化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喝茶静心,喝茶时伴随着读诗书,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与品位。茶叶,丝丝缕缕,沉沉浮浮,人们从泡茶的过程中可以体味百变人生,沉浮千古事,谁与向东流,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只有静下心来,沉浮下去,才能沏出一杯香茶。

中国茶文化怎么样?

这么深厚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真的是瑰宝啊在茶圈里面,廖宝秀三个字可以说是一块金字招牌,茶器方面有什么问题找她准没错,她只要提供了回答,一定是最靠谱的。廖宝秀1979年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是器物处研究员。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大约有2万5千件瓷器,她埋头于陶瓷器中,一研究就是近40年,可以说这两万多件瓷器,我基本上都上手过。

中国人饮茶史上许多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是经由她的研究,才得到解答。比如,古代人到底是怎么喝茶的?宋代的点茶斗茶,是怎么回事?煮茶和煎茶,有什么区别?唐人的末茶,如何变成了日本人的抹茶?现代人的泡茶法兴起于何时如何演变而来?这些问题,她都通过详尽确凿的资料,一一进行考证核实。

今年年初,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了历代茶器与茶事,是她三十多年来研究成果的结集,借此机会,我们和她好好聊了聊茶,了解了我们祖先的传统,今人的传承。清雍正 茶器一组 唐 茶器一组自述 廖宝秀 编辑 石鸣我最早是对陶瓷感兴趣,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后,一直都在研究陶瓷。陶瓷器里面有很多都是茶器,我自己喜欢品茶,对茶文化又有兴趣,所以就顺便研究了茶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大约有2万5千件瓷器,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宫旧藏,大约有2万4千多件。我不敢说这些瓷器我全部都上手摸过,因为有一些同样品类的器物,譬如说明代宣德年制青花缠枝莲纹瓷碗,可能有一二百件,我们只从里面选最好的来展览。但是清点的时候会上手。可以说这两万多件瓷器,我基本上都上手过,有的不止一遍。清雍正 磁胎画珐琅青山水白地茶钟明万历 斗彩花鸟纹提梁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的第一个工作是日文导览。

那是1980年代,那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不会明确说明,某个器物是作什么用途。所以我常常会遇到客人问我说,这个碗是作什么用?是饭碗呢,还是茶碗?这个杯子是作什么用?是用来喝酒呢,还是喝茶?所以最早的研究初衷,是想要了解清楚,这些器物原本的功用到底是什么,来解答客人的疑问,也是我自己的疑问。清雍正 活计档书影后来,我主要是看到了现藏于中国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养心殿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这是清宫的制作档案。清宫无论做什么事,哪怕是一件小事,比如今天皇帝命令臣下用钉子装裱一幅画,也要一一记录,就像流水账一样。从这个档案可以看出哪些茶具是制作过的,包括茶壶、茶碗、茶铃、茶盘、茶具、茶胜、茶棚等等。清道光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列档案北京故宫每座宫殿都有一套陈列档案,也就是说有一个档案详细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每座宫殿都陈列了哪些物件。


文章TAG:如何介绍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