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古代人喝的酒与我们现代人喝的酒是不一样的,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中国的白酒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纯粮酒,液态发酵是我们通常说的酒精酒,那么固液法白酒就是粮食酒和酒精酒的混合酒。

1、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145条回答,古人要看什么时代的古人。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体喝这几种酒,第一,谷物酿造酒。酿造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中国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酿造酒。酿造酒制造很繁琐,通常要将薯类和谷类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经过加压蒸煮,淀粉糊化成为溶解状态,然后加入酵母进行缓慢的发酵,形成酒精,

随后再进行过滤,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体,就是酿造酒了。可以说,酿造酒是纯天然的酒,谷物酿造酒就是用各种谷物制成,常见的是黄酒。不过,黄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为原料,一些南方人很喜欢喝的米酒,其实就是黄酒的一种。第二,水果酿造酒,常见的就是葡萄酒。水果酿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发酵,

葡萄酒的度数较高,但比较酸,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况且,古代中国种植葡萄的数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杨梅酒、猕猴桃酒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就是元代之前的酒。这些酒是纯天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古人没有化学概念,导致酿造酒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比如甲醇。如果长期不做处理饮用这些酒,会有害身体,

同时,民间小店酿造酒技术不高明,往往酒中会有很多杂质,颜色也难看。所以,我们看小说《水浒传》,喝酒的时候都要首先温酒,温酒就是将酒加热,这样可以将甲醇的有害物质挥发,而不是想热着喝。随后,在端给食客之前还要筛酒,就是对酒液进行过滤,减少杂质,端上来好看一些,口感也好,酿造酒最大问题是酒精度不高,很好的黄酒也就十几度。

普通民间小店酿造的黄酒,也就几度而已,类似于今天的啤酒,所以武松能够喝十八碗还能走上景阳冈再醉倒,这十八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到9瓶啤酒。武松这么个大汉,喝这些酒还是没问题的,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习惯于喝烈酒,才出现了蒸馏酒,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2、古代与酒有关的诗人有哪些?

李白为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其中以李白最盛,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唐朝诗人李白一生纵情诗酒,文采风流,于半梦半醒之间所做诗篇,更是流传千年,万口相传,现存于世的诗篇中有四分之一与酒相关。人们喜欢李白,不仅仅是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更因为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以酒为伴,得意时喝酒,落魄时也得喝,他生于酒,也死于酒。据记载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这样地说自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由于嗜酒,李白也觉得愧对夫人:“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照此说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但是李白绝不是酒囊饭袋,他在酩酊之中,才思如泉涌,百杯下肚,灵感似井喷,也就是在每次畅饮美酒之后,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一生与酒为伴,无酒不欢,李白好酒而且善饮,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他的诗歌与酒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所写的诗歌读起来都有一种浓郁的酒香,平日里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得意时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寂寞时他“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不管四季如何变换、前程多么灰暗,他就是他,用酒解忧,以酒代友,他真正地把风流和潇洒全聚在一壶美酒中,四时佳兴尽在一杯之中,杜甫曾在自己诗《饮中八仙歌》中这样盛赞李白的诗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说李白是诗中文坛泰斗,是名副其实的酒中仙,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酒陶冶了李白的性情,也带给了他天才般的创作灵感,没有酒的助兴,他的诗歌也许就没有这么豪放激情。


文章TAG:古代人  泛指  古代  什么样的酒是好酒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