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恩施最好吃的是什么

公婆饼
所有产品
【风味十足 土家风情】 土家族,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发达的民族,虽然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特点,特别在饮食方面。由于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里,重岗复岭,山多水少,这就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产、吃山所长、办山风味”的饮食特点,颇富山地民族的饮食文化风情。港口有一家名叫“蓑衣饭”的土家菜馆,就将这种极富土家风情的饮食文化带到了中山。 菜馆的老板谭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土家族汉子,一位在中山闯荡多年的浪迹文人。听谭先生为我们介绍各款特色菜肴,如土家妹情丝饼、魔芋豆腐和脆生生的干洋芋片等,光听名字就十分吸引。未等得及上菜,肚子里的馋虫已蠢蠢欲动。 土家人的蓑衣饭 玉米、土豆和小麦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粮。在土家族,吃米饭就代表着富贵,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土家人平时吃苞谷为多,但其坚硬的口感吃多了容易让人生厌,因此,土家族人突发奇想,选用大米佐之,滋味便大不相同了,口感变得细腻,吃起来满嘴饴香,而且还提高了食物的营养。后来,把玉米磨成粉状与米饭混合,成为了当地人一种普遍的吃法,这种饭便叫“蓑衣饭”。 那么,为何取其名为蓑衣饭呢?谭先生解释说,蓑衣是鄂西土家族人雨季耕种必备的雨具,由棕片缝制,配以斗笠。下雨时节,土家人劳作回来,脱下蓑衣便会吃这种由玉米粉与大米混合的饭。又因为土家人常把蓑衣挂在屋前的柱子上,远远看去极像玉米的苞衣,故得蓑衣饭之名。 土家妹情丝饼 恩施一带盛产土豆,故当地人便以土豆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小吃。他们把土豆丝与土豆粉混合在一起,煎成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的土豆饼,叫“土家妹情丝饼”。 谭先生说,在传统的土家山乡部落里,土家妹子很少抛头露面。当遇到意中人时,土家妹子会花尽心思做出土豆饼来招待情郎,借此表达爱慕之情。该饼外酥内软,口感特别。慢慢咀嚼,果然能吃出一番情意绵绵的滋味来。 土家醇香腊猪蹄火锅 土家族的腊肉 土家族地区的人都爱吃腊肉,一年四季均以腊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腊肉很可口,堪称土家的风味食品。每年腊月,便是土家人做腊肉的季节,他们将鲜肉以盐腌三至五天,然后挂在火炕上,用松柏、香蒿等烟火慢慢熏干,将松树枝、香蒿等香味一同熏入肉中。在菜馆尝到的豆豉炒腊肉和土家醇香腊猪蹄火锅,都是以恩施当地烟熏的腊肉作佐料,腊肉甘香可口,肥而不腻。只要尝到它的滋味,吃了还想再吃。 美食通TIPS: 1、苞谷酒是土家族爱喝的酒,由农民家里自产的苞谷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被称为“跟头酒”。 2、味道浓郁的豆豉炒腊肉就着蓑衣饭一起吃,特别滋味。 3、为了便于储存,土家人喜欢把土豆切片晒干,制成干洋芋片,用于煮汤或油炸,别有一番风味。 4、土家族的菜肴以酸辣为主,与川菜相比少了一些麻,与湘菜相比少了一些辣。 【有千年历史的土家腊肉】 土家腊肉一般叫土腊肉,土家语叫拉乳,有上千年的传统制作历史。 腊肉一菜的制作,在本地相传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此菜加工方法并不很复杂,只要在科至以后到立春之前这段时令,选用七成瘦 ,三成肥的新鲜猪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块,用食盐清一三天后串挂于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熏烤,待沥油呈金黄色后即可贮存在干燥处。烟熏后的腊肉能长时间防腐,无论蒸吃、炖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饶有风味。本地的上等 吃法,当推冬笋炒腊肉。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湖北恩施最好吃的是什么

2,恩施的民间传说

推荐你看下(千古风流 )这本书 基本上恩施各个地方的神话传说 地名由来都有介绍 清江屠龙地名的演变 历史名人故事 应有尽有 我家以前有这本书 蓝皮的
五峰山莲花池的传说施南城东的天池岭下,有一口莲花池,四周有五座山峰看守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焦土,很少人烟的地方。有一年,东乡有个叫谭顺山的猎户,和父亲一起出山卖兽皮。刚刚走到天池岭,忽然狂风大作,谭顺山一下子被卷到了空中。后来他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了一个松软的土堆上。这时候已是半夜,四周黑蒙蒙的,谭顺山又饥又渴。他使劲爬起来,猛然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金黄金黄格外耀眼。他跑去一看,却见前面横着一口大塘,那金光是从水里面发出来的,把四周的山都照得有点亮了。一时间,水中突然升起了一朵大莲花,扑鼻的香味不断从水面飘来,四周原来光秃秃的山上,慢慢长起一片树林。过了一阵,天渐渐亮了。谭顺山又惊又喜,赶忙回头找父亲。找到父亲后,把昨夜看到的奇事讲了一遍。父亲忙说:“这是神莲呀!” 他们回到山里,赶忙把遇到神莲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邀伙结伴去看神莲。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有灵气,干脆和一些乡亲把家搬到了天池岭下,人们辛勤劳动,使这一带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这事传到了施南府的于老爷耳里,这老爷心想:“把这神莲弄来献给皇上,定能得个高官。”他赶忙派几个下人,化装成几个老百姓的样子溜达到天池岭,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莲花偷偷地采走了。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人们,为了纪念神莲就给自己的山寨取名为“莲花池”。周围的五座山峰就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个神池。此后,这一带地方又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龙洞河的神话传说恩施城北有两个龙洞,洞里流出来的水四季不断。传说这水是从东海流过来的。在很古很古以前,恩施到处是一片焦土,老天爷不下雨,庄稼得不到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百姓,日子十分清贫。在母猪岩附近,住着黄家两兄弟,哥哥叫大龙,弟弟叫小龙。兄弟俩看到地里的禾苗枯黄,乡亲们个个焦愁,心里十分难过,便商议去东海找龙王借水。兄弟俩告别了乡亲,背着干粮和草鞋就上路了。干粮吃完了就吃野果,草鞋穿烂了就打赤脚,他们翻了七七四十九道山,趟过了七七四十九条河,终于来到了东海边。兄弟俩在海边转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下海的路,急得他两对大海高喊,“龙王开门!龙王开门!”海水总是翻着波浪,却不见一个虾兵蟹将。忽然,从远处走来一个柱拐杖的白胡老汉,兄弟俩连忙上前请教下海的门路。老人指着前面的一颗大榆树说:“你们在树上雷三拳,在树根上拍三掌,大海就会开门让路。”说完就飘飘离去。兄弟俩按照老人的指教行事,果然大海开了一条水路,兄弟俩直奔龙宫大殿,拜见老龙王,把借水的事叙说了一遍。老龙王说,“东海离你们这里如此遥远,水不能流过去,要借水,你们二人就变成龙,从海底钻个洞,直通你们家乡,我的海水才能给你们。小伙子,为了家乡要水,你们变成龙后就永远变不成人了,愿不愿意?”兄弟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家乡要水,我们什么都不怕,变什么都心甘情愿!”老龙王点点头说,“好吧你们把眼睛闭上。”兄弟俩刚一闭眼睛,头上就长出一只角。老龙王指着海底的一块礁石,叫兄弟俩朝着家乡的方向钻起洞来。钻呀,钻呀,也不知道钻了多少昼夜,也不知道钻了多少路程。这天,小龙对大龙说:“哥哥,我们分开钻吧,钻两个洞口,水不是流的更多一些吗?”大龙觉得弟弟的话有道理,于是,兄弟俩就分开朝家乡的方向钻。钻呀,钻呀,忽然亮光一闪,洞钻穿了。大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北头,小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南头,那滔滔不绝的海水,从洞里哗哗地流出来了。从此恩施这带地方就变成了山明水秀的地方。乡亲们看到两股长流不断的水,却不见大龙和小龙回来,都怀念他们兄弟俩,就给大洞取名为“大龙洞”, 小洞取名为“小龙洞”。“金子坝”由来的传说“金子坝”古时又叫“巾子坝”,方圆二十余里。它的样子好像一朵莲花,所以古人常称这里是“观音坐莲”。人杰地灵,风水宝地。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姓秦的,一家七口,住在北边的山塝上。那里的田地很肥沃,俗有“一籽落地,万颗归仓”之美誉。田上的飞禽走兽也特别多。到了秋季后,秦家父子就在田边猎打野兽,有吃有卖,年积月累,家里很富裕。山塝外的人知道了,便邀伙结伴,找秦家父子带路猎兽。秦家父子带着人们穿密林,攀藤葛,在荒林到处找。刚到林中,看见一群锦鸡,便追赶捕捉。秦家父子在山塝上住习惯了,自然跑得最快,追赶到“普陀岩”边,锦鸡不见了,却在岩边捡到一块金子。从此这里的人们把这里称之为“金子坝”。坝湾有个大财主,认为金子就是锦鸡变的,便一人暗在这一带找金子。他在山塝找来找去,忽然又见到一群锦鸡,追到另一处岩边,碰巧也捡到一块金子。他自然欢喜不尽。财主很贪心,第二天又一人暗自上山寻找黄金,来到一处岩边,又看到一块金子。刚要伸手去拿,突然岩边跳出一只黄额老虎,吓得他不顾一切,跑往家去,财主被老虎吃掉。财主的家人带着很多人到处寻找,财主没找到,却捡到了财主的头巾,所以古人有时开玩笑说也叫“巾子坝”,(这也点牵强附会)。其实“金子坝”,真是黄金地带,俗有“一籽落地,万谷归仓”之美誉。这地方,古往今来,家家富裕,人人幸福。“母猪笼”的由来传说在恩施州城南面有一个叫母猪笼的地方,古代称为穿洞大包。附近有个财主,诡计多端。看见别人的钱财,他总要想方设法欺骗到手。财主家有两个放猪娃,大的十三岁,小的十一岁,都是王宝城的儿子。一天,财主的恶婆娘要他俩到穿洞河坡上去放猪。山高坡陡,有几头猪儿溜滚到穿洞河里去了。兄弟俩看见猪儿滚到河里去了,吓得哭了起来。财主知道后,火冒三丈,狠狠地把兄弟俩毒打了一顿。财主骂道:“小杂种,滚回家去,喊你大人来赔猪。不然,老子要你两个的狗命。”王宝城见两个儿子浑身打得像猪肝,心如刀绞。王宝城没办法,只得带着两个儿子到河坡上去找猪。他们来到穿洞大包,天快黑了。忽然听到前面有猪叫声。他喜欢至极,以为是滚到河里的猪爬了起来。走近一看,是一头母猪带着十几只小猪,站在他们前边。三人几乎同时说:“哪家的猪?赶快赶回去。”多少声都无人应答。父子三人便不再管那些猪,很扫兴地头也不回,直往回家的路上走。说也奇怪,那群猪在后边也跟着他们来了。古人常言道,“猪来穷,祸事到;狗来富,没事找”。王宝城觉得很不吉利。急忙向外边赶猪,不管怎么撵,它们总是不走。王宝城想“人畜一般,天黑了,它们就在这儿算了,反正明天有人来找。”要儿子捞捆稻草,铺在屋的当头;又叫老伴提两桶潲水来喂它们,那猪吃了后相安无事地睡在草上。常言道,“惹了祸事多焦愁,逼人忧虑心烦闷”。这天晚上,全家没有睡好觉,鼓着眼睛等到天亮。天亮财主找上门来要赔猪,财主的事难办呀。天刚亮,财主带着家丁,乘着娇子,来了。他老远就大吼大叫要赔猪。若赔不起他们就放火烧茅草棚。那群猪就从屋的当头跑了出来,站在外边,“咯哼咯哼”地叫。财主看见那些猪油光水滑,膘肥肉壮,就说“有猪不赔,休想赖掉”。家丁们脚慌手乱地抢猪,抓了一大阵,一头猪也没有逮住。财主拉开圈子围着抓,那些猪全部跑到轿子里去了。财主赶快叫家丁把轿子抬起跑了。天快要黑了,王宝城一家更加忧愁起来,要是有人来找这群猪,那不是祸上加祸吗?却说,财主的家丁们抬着装着猪的轿子使劲地跑,累得满头大汗。母猪在轿子里乱拱乱撞,小猪又叫又跳。来到穿洞大包边,两头猪儿从轿子里拱出来跑了。在一路的财主急忙喊,“”住轿,赶快抓猪”。哪知轿子刚放下,那群猪全部跑到了穿洞大包上去了。财主和家丁们又到包上撵猪。那群猪,一会儿穿密林,一会儿钻刺蓬,一会儿拱草笼,在包上东窜西窜,搞得他们身上撞起乌包,脸上挂起了血口子,衣服刮破了,鞋子窜烂了。已经到了天黑,连一根猪毛也没有抓到手。最后撵到大坑边,那群猪全部钻到了大坑里去了。财主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些猪又拱又咬,财主大声喊救命,拼命往坑上爬。刚爬到坑边,忽然草丛中有跳出一只大母猪,用嘴把财主又拱到大坑里去了。财主的家丁们听到喊声,来到大坑边,只见大坑被大树包围的黑压压的,像猪笼子一样,不知深浅,都不敢下去。他们借着月光一看,有无数头猪把财主又撬又拱,又拖又咬,财主直滚到消水坑里死了。后来,这里的村民就把这个大坑取名为“母猪笼”。
恩施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如果你有心收集整理,那么将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现在我先献上一个仙女岩的民间传说。仙女岩梭布垭下面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土家儿女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里就是今天的大块村。 很久很久以前,山下太阳河里住着一条千年鱼怪。它听说大块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肉好吃,酒好喝,姑娘也长得特别标致,就变成一个秀才到大块村来看个究竟。山民们摆席设宴地接待了它。茶余酒后,秀才眉飞色舞地给山民们讲了不少寨子外面的奇闻趣事,山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特意留秀才多住些日子。 这秀才成天在山寨上下东游西荡,特别注意人家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天晚上,它便化成一陈腥风,掳走白天看上的土家妹子,抢到山洞里供它玩弄,玩弄够了便一口吞下支。寨子里天天丢失妇女,弄得人们惊慌失措,大人哭,小娃儿叫,十分凄惨。 哭声震动了仙女岩。原来,这仙女岩是盐水女神肉身变化而成的。女神见鱼怪拢得子孙不得安宁,便心生一计,把自己变成一个十分标致的幺妹子,又在淹水淌中间的岩石中变了一座房子住下。白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嘴里唱着甜美的山歌,引得鱼怪如痴如狂,心焦火燎。 一天晚上,鱼怪趁着夜色,化成一阵腥风直扑幺妹子的住处,想掳走幺妹子供自己玩乐。那想到盐水女神早有准备,奋起一掌把鱼怪把落在水中,现了原形,在水中拼死奔命。盐水女神正待作法打死这个怪物时,又转念一想,何不把它留下来,给世上的恶人作个教训。于是用手指在淹水淌东南西北岩壁上戳出向个洞,淹水淌里的水纷纷从洞内流走了。鱼怪无水游动不得,陷在淹水淌里不能动弹。久而久之,便活活干死了。住在这里的人无不感谢仙女岩上的仙女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1、施南城东的天池岭下,有一口莲花池,四周有五座山峰看守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焦土,很少人烟的地方。有一年,东乡有个叫谭顺山的猎户,和父亲一起出山卖兽皮。刚刚走到天池岭,忽然狂风大作,谭顺山一下子被卷到了空中。后来他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了一个松软的土堆上。这时候已是半夜,四周黑蒙蒙的,谭顺山又饥又渴。他使劲爬起来,猛然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金黄金黄格外耀眼。他跑去一看,却见前面横着一口大塘,那金光是从水里面发出来的,把四周的山都照得有点亮了。一时间,水中突然升起了一朵大莲花,扑鼻的香味不断从水面飘来,四周原来光秃秃的山上,慢慢长起一片树林。过了一阵,天渐渐亮了。谭顺山又惊又喜,赶忙回头找父亲。找到父亲后,把昨夜看到的奇事讲了一遍。父亲忙说:“这是神莲呀!” 他们回到山里,赶忙把遇到神莲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邀伙结伴去看神莲。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有灵气,干脆和一些乡亲把家搬到了天池岭下,人们辛勤劳动,使这一带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这事传到了施南府的于老爷耳里,这老爷心想:“把这神莲弄来献给皇上,定能得个高官。”他赶忙派几个下人,化装成几个老百姓的样子溜达到天池岭,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莲花偷偷地采走了。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人们,为了纪念神莲就给自己的山寨取名为“莲花池”。周围的五座山峰就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个神池。此后,这一带地方又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2、梭布垭下面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土家儿女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里就是今天的大块村。很久很久以前,山下太阳河里住着一条千年鱼怪。它听说大块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肉好吃,酒好喝,姑娘也长得特别标致,就变成一个秀才到大块村来看个究竟。山民们摆席设宴地接待了它。茶余酒后,秀才眉飞色舞地给山民们讲了不少寨子外面的奇闻趣事,山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特意留秀才多住些日子。这秀才成天在山寨上下东游西荡,特别注意人家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天晚上,它便化成一陈腥风,掳走白天看上的土家妹子,抢到山洞里供它玩弄,玩弄够了便一口吞下支。寨子里天天丢失妇女,弄得人们惊慌失措,大人哭,小娃儿叫,十分凄惨。 哭声震动了仙女岩。原来,这仙女岩是盐水女神肉身变化而成的。女神见鱼怪拢得子孙不得安宁,便心生一计,把自己变成一个十分标致的幺妹子,又在淹水淌中间的岩石中变了一座房子住下。白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嘴里唱着甜美的山歌,引得鱼怪如痴如狂,心焦火燎。 一天晚上,鱼怪趁着夜色,化成一阵腥风直扑幺妹子的住处,想掳走幺妹子供自己玩乐。那想到盐水女神早有准备,奋起一掌把鱼怪把落在水中,现了原形,在水中拼死奔命。盐水女神正待作法打死这个怪物时,又转念一想,何不把它留下来,给世上的恶人作个教训。于是用手指在淹水淌东南西北岩壁上戳出向个洞,淹水淌里的水纷纷从洞内流走了。鱼怪无水游动不得,陷在淹水淌里不能动弹。久而久之,便活活干死了。住在这里的人无不感谢仙女岩上的仙女为老百姓除了一害。扩展资料恩施的风俗文化1、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2、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3、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4、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恩施

恩施的民间传说


文章TAG:恩施市  十足  酒厂  湖北  恩施市十足酒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