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主体属于盎格鲁撒克逊人,而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后裔,爱尔兰人与苏格兰人更加亲近,与英格兰人完全就是两种不同族群,但爱尔兰人也会说英语;二,英国历史上曾长期占据爱尔兰,爱尔兰也是英国最早的殖民地之一,但是爱尔兰深受英国的殖民掠夺,因此选择了脱离英国;三,英国与爱尔兰互为对方仅有的陆上邻居,北爱尔兰曾是爱尔兰的一部分,但因殖民原因留在了英国,这里也成为了英国与爱尔兰之间关系不对付的重要原因。

1、什么是“英国病”?

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英国的经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需求和消费的关系似乎断开了:一方面人们没有钱,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快速上涨,好像人们有数不完的钱,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滞胀”现象,通称“英国病”。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当经济萧条时,人们的购买力疲软,物价下跌,随之市场缩小,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失业率上升。

因此20世纪50年代,欧洲很多国家信奉凯恩斯主义,实行福利政策,即用国家干预的方式刺激需求:人为扩大市场,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当时,英国也是这样治理二战后的萧条的,后来,凯恩斯主义的神话渐渐被打破,因为扩大消费的必然手段是扩大公共开支。公共开支太大,尤其是福利开支太大,造成的恶果就是税收增加,

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率,妨碍投资,生产效率下降,失业率下降。因此产生了前文所说的“英国病”,此外,战后英国大量进口外国产品,随之导致收支失去平衡。英镑危机和贬值加剧了通货膨胀,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病”愈加严重,人们要求增加工资的呼声更为强烈。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认为,英国病是“好战的工会制度,低劣的管理,政府的原地踏步政策,在文化上对刻苦工作和企业家进取精神持否定态度,劳动力不能流通等混合在一起的综合征”,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保罗·肯尼迪,著有《大国的兴衰》为治理“英国病”,在不同时期,英国政府采取了控制市场价格、制定提薪法规和收紧银根等一些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很少能长久发挥作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实施货币主义政策,逐步改革,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英国病,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70年代,北海油田的发现与开采,为英国赚取了大量外汇,使得英镑升值。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英国把自己拴在欧共体实行的农产品高价政策上,同时还把国内市场敞开,滞胀现象好转。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经济衰退趋势呈现出一种平稳的状态,参考文献:1.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2.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爱尔兰和英国是什么关系?

爱尔兰岛,是欧洲唯一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岛屿,其主体是爱尔兰,而东北部角落的北爱尔兰则属于英国,爱尔兰与英国,也互相成为彼此唯一的陆上相邻的邻居。不过在历史上,北爱尔兰却属于爱尔兰,并非英国,不仅如此,甚至于整个爱尔兰都曾是英国的一部分,两国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非常复杂,现在在整个欧洲,爱尔兰是为数不多将英语作为正式语言的国家之一,前阵子英国脱欧的问题关键之一,就是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边境问题。

爱尔兰与英国虽然非常近,但双方的族群却不同,爱尔兰人的祖先是凯尔特人,而英格兰人的祖先则主要是日耳曼人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说起来,苏格兰人倒是与爱尔兰人血缘更近,比起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上出现文明的时间更早,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凯尔特人就越过了海峡在爱尔兰岛建立了比较强悍的部落。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凯尔特人不断向北转移,落脚地之一就是爱尔兰岛,

罗马帝国北界扩张到了英格兰,而凯尔特人则盘踞在爱尔兰与苏格兰,罗马人撤走后来自于北欧与中东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涌入,形成了如今的英格兰人祖先。换言之,爱尔兰人与英国人本身就不是同根同源,自然就互相不对付,而随着后来英格兰的崛起开始了对外的征战,近在咫尺的爱尔兰首当其冲,经常被攻击,中世纪的时候,不管英格兰人还是爱尔兰人,都信奉天主教,但是宗教改革后,英国人开始信奉信教,而这个时候,爱尔兰人与英国更加对立。


文章TAG:奥丁格  英国  爱尔兰  英国奥丁格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