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哪里有收酒的,我是临沂莒南的问一下哪里有收购酒糟的
来源:整理 编辑:美酒知识 2023-07-26 23:53:02
1,我是临沂莒南的问一下哪里有收购酒糟的

2,临沂哪里有回收酒的
在沂蒙路和砚池街交汇往西去,路两边都是回收酒烟卡的
3,谁知道临沂的钱柜KTV的酒水价格和包间价格啊详细点最好
矿泉水3元,小包瓜子5元,中包8元,大宝15.
啤酒最次的 6元一瓶。最好的几十。。。包间分时间短的,白天7点到16点便宜,16点以后就贵了。
果盘有是是送的临沂的钱柜叫钻石钱柜,不是连锁的那个钱柜,价格比连锁的钱柜便宜一些,没有消费多少免房费一说。体育场东边新开了橙果,还不错。
4,谁知道山东地区附近的酒水交易市场或者批发市场
烟台交运集团三站服装批发市场毗邻烟台港、火车站、汽车总站,人流汇集,经商位置优越。市场占地36100m2,总建筑面积68300m2,配置空调、电梯、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宽带网等现代设施,是一个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中心。
三站服装市场是烟台地区规模大、装修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以服装为龙头集鞋帽、百货、床上用品、布艺、婚纱、家具、酒水、副食品等为一体的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在市场经营的有全国各地2000多户商家,年交易额均在15亿元以上。市场经营的各类品牌商品,以物美价廉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琳琅满目的品牌女装、男装、套装、休闲装、衬衫、外套、大衣、内衣等品种齐全,款款展现时尚潮流。特色经营亦是三站服装市场的一大亮点。这里有烟台市最大的布艺市场、床上用品市场,高中低档各色商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以“待人诚心、做事用心、服务细心”为服务理念,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年荣获“市级文明市场”、“山东省规范化文明市场”称号,同时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再就业先进企业”。
单位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兴业路2号
联系电话:6695296、6695288参考资料:http://www.sdytjy.cn/ky.asp?id=148
5,描写花和草的段落
小草悄悄的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着春天的衣裳,我爱小草,爱它顽强的生命力,不论瘠薄的荒地,还是肥美的土沃,只要落下小草的种子,它就会顽强的萌发出来,它不用任何人浇水、施肥,只要一把黄土,一束阳光就能茁壮成长。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多娇贵的野花还躲在温室里。不敢走到外边来。而小草,却像一群活泼的可爱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它们挺胸抬头,舒展黄绿的手臂,这样“绿衣小天使”第一个给人们到来了春天的信息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你瞧,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它们全身嫩绿嫩绿,远看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风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摆,好像在给春风点头呢,有趣极了。 你瞧,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花儿们给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你瞧,树木像一个个坚守边疆的卫士,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仍坚强地屹立在那里。今天,它们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最美的是池塘边的柳树,它长出嫩绿的柳条,像一条条小辫子。春风一吹,柳条四处摇摆,像一个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极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蝌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的妈妈,可爱极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从南方飞回来了,是为什么呢?肯定是觉得春天太美了吧j它们在空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呼唤别的小燕子来和它玩耍。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采着花蜜,蝴蝶采着花粉,忙碌极了。 我爱春天I我愿春天永远留在祖国大地上!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充满希望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参考: 校园秋景 深秋到了,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 秋天的校园仍旧光彩宜人,树依旧是那么绿;花儿好象不知道深秋已经来了,依旧竟香开放,依旧用它那芳香吸引着只只蜜蜂;蝴蝶依旧在校园里翩翩起舞,依旧用它那美丽的身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校园的花坛里落着从树上落下来的几片黄叶,人们的呼吸在的空气中凝成了乳白色的热气。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太阳仍旧天天上班,给予植物足够的光和热,使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深秋依然长得很好。 校园里的树时而随风摇摆;时而站立不动;时而从树枝上落下几片可怜的树叶。然而,这些并不影响绿树在深秋的魅力。校园里的花都照样开放,蜜蜂照样忙碌得采蜜,有许多蜜蜂在花的周围飞来飞去,在寻找哪一朵比较好。 深秋的天空异常肃穆而爽朗,在自习过后,天空一片漆黑,让人感到很神秘,高高的天空有几颗星星来点缀,让人猜测:别的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我爱深秋、爱这爽朗的天空、爱这有一丝凉意的季节! 秋景 你悄悄的走来,默默无声,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近看,麦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获的歌,收了麦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获完了送国家啊。"悠洋的歌声道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一见黄衣裳,一见红衣裳,瞧着边的山,象是渡上了一层金色。飘飘悠游从上面飞下无数黄蝴蝶,一伙在半空中盘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深黄的衣裳变成了浅黄;浅黄又变成了赫石,你看,它多像一个顽皮的小鬼,瞧那边的山上,高梁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的像火焰似的燃烧。这一黄一红的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甚至都忘了在过几天,寒冬就要来临了。 你悄悄的走来,带来了美丽的秋光美景,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听,锣鼓喧天,好热闹,忙了一年的人们脸上露出了内心压仰不住的喜悦:"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我迷恋着秋!秋--绚丽多彩的时节, 果实收获的时节,欣欣向荣的时节。 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是不冷不热的,虽然空气是没有以前新鲜,树叶也开始凋谢了,但是有一样东西越来越成熟了——那就是水稻。走出家门,放眼望去,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水稻了,那么多水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水稻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渐渐地长成熟了。 家乡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基本上一切事物都是黄色的。家乡的秋天,水稻成熟了变成了黄色的。家乡的秋天,小草枯萎了变成了黄色。家乡的秋天,树上的叶子也渐渐地黄了起来,不久后就会凋谢的。田野里、泥路上、小路边,不管是什么绿的植物基本上都要枯萎了。尤其是小草,它正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再给世界添加一份绿色。 家乡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桃树上结起了大桃子,梨树上结起了大梨子,橘树上结起硕大的橘子,田野里的水稻也成熟了等许许多多的可以吃的果实都成熟了。 风是那么的柔,水是那么的流畅,天空是那么的蓝,人们是那么的活跃。家乡的秋天就是这样,与春天不相上下。家乡的秋天比家乡的冬天要暖和得多,家乡的秋天更比夏天要凉爽。 啊,家乡的秋天,你是多么得柔和! 家乡的秋天 小时候的秋天也是家乡的秋天,总是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任你遐想无际。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异乡的秋天,总是不见那时的思绪。前几日到临沂,在高速路上,望着窗外的蓝天与白云,似又回到了童年与故乡。 秋天象征着成熟,能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记得在霜地的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多么的“爽”啊!再大些,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现在的城里从来还没有闻到过! 秋天又是“焜黄物华衰”的季节。原本翠绿的树叶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风霜雪雨的侵袭下,一天比一天枯黄,然后悄悄地随风漂落。在那欣赏美景的时刻,不得不用线将那精美的黄叶穿成一串,晾挂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烧后上面飘来的大煎饼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干的小伙子一气能吃进十个去。离家之后的飘荡中,再也没有闻到这么亲切的香味! 那时家乡的落叶,哪有什么悲伤,如今异乡的落叶,只是无数的怅惘,在心底里,偶尔冒出的点点思绪和安慰,是面对这静默的毁灭,会将是一次如火的涅盘,抑或是一次生命的嬗变。 秋 景 有人说:“秋天真美!”我听了特别想去寻找秋天。 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东边,人们开着收割机,正向这边开来,他们让每一粒稻子都进了仓库。 秋天在树林里,各种树木的叶子都黄了,一片一片地落在了池塘、地上。然而松树仍然抬头挺胸,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风里,身上的叶子还是那么葱绿。 秋天在花园里。花园里菊花怒放,红的,黄的,绿的,白色,橘红的……这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细细的萝卜丝一样。有的菊花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芯;有的菊花才展开两三瓣;还有的菊花的着朵儿,好像马上就要展开花瓣似的。 秋天在果园里,果园里的苹果、桔子、香蕉等果实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拿着篮子,把果子一个一个地摘了下来。那些没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说:“快把我们摘下来吧!那些要买水果的人们等着我们呢!” 秋天在人们的身上。人们身穿着毛衣、背心、羊毛衫等等。 秋天到底在哪儿呢?秋天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就会得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6,如何评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大量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形制规范的商代"海贝币"的不断面世,即是实物证明。中国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铸币的国家,始见于西周晚期,后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列国并存,故当时的金属铸币因国别呈现为币制不一、品类繁多。秦兼并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铸行"半两"流通天下,但时间短暂。在中国货币史上,真正使金属铸币币制不二通行天下,实行中央王朝统一铸行,实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B. C118年)铸行"五铢"币到其彻底进行币制改革之后。 "五铢"币的统一铸行,彻底改变和基本消除了西汉王朝初年以来币制不一、铸行紊乱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为汉武时期及之后的中央皇权统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西汉武帝统治措施中的统一币制之举,再行探究其因果,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西汉初期币制状况 研究西汉武帝统一币制的因果,不得不先看西汉初期的币制状况。 秦并六国,国家暂趋统一,社会经济尚未恢复,秦末农民起义蜂起,强秦遂之国亡,继而楚汉相争,社会生产力严重衰退,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西汉初立,自天子至民间实景,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 为了巩固初创的西汉王朝,挽救濒于崩溃的社会经济,自然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既采取了较秦时尚为宽松的经济治理策略,其中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流通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2〕的放铸措施。 此措施的制定,基于汉高祖对货币职能的片面认识,意为钱多既富,钱多便能很快恢复社会经济;加之统治者又意为放铸能取悦天下之民众。故汉初币制一改秦之半两币量,铸行薄如榆荚、重约"三铢"的"榆荚钱"。在铸行中既有官铸,亦有民铸,币重有别,形成了秦"半两"、汉"荚钱"纷杂并行局面。今从诸多出土实物资料中可得确证。就钱范看,山东地区除前人已著述者外,近年有1982年博兴县店子乡辛张村同时出土的十三件钱范中,既有"榆荚"范,也有"四铢半两"范,其中的"榆荚"范:"钱横径1.1、穿宽0.7厘米"〔3〕。又如该县1986 年贤城村出土的"榆荚"钱范,其Ⅰ式范:"钱模直径1.2,穿0.7厘米,钱面文刻半两二字"。其Ⅲ式范"钱模径最大不足0.6厘米,小的仅0.4厘米,穿宽有者仅0.2厘米"〔4〕。再如,莒县孙家庄子村1985年发现的"榆荚"钱范,其:"A型:半两钱范。……模径1.2厘米,钱模圆形方孔,方孔边长为0.7×0.7厘米。……从钱范的磨损程度可以看出,汉人用此范铸钱行之甚久"〔5〕。此地点同出的B型"榆荚"钱范,从文中拓本看,与A型范外径大小相似,而穿宽尺寸要大于A型范。 从上述几例近年出土的汉初钱范,可知既是同一地点出土的同类钱范,其钱模尺寸是不尽一致的,用此种钱范铸造的货币流通于市,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史载曰:"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玉石万钱, 马一匹则百金"〔6〕。汉初社会中继而出现了"弃本逐末",对社会经济恢复十分不利的局面。 为了遏制"弃本逐末"局面发展,汉初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的对策,史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农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7〕。这种抑商的对策,对重农固本虽起了一定作用, 但因对货币这一"特殊商品"本身职能的认识片面,纵民放铸,才是引起"弃本逐末"弊端之根源没有根本认识,虽采取重农抑商,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治理,仅能医其表,而难治其里,正如史书所载:"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8〕。 西汉文帝时,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对因货币紊乱而引发的物价腾涨、弃本逐末日甚的社会弊端,采取了通货紧缩、大量减少货币流通量;对流通货币实施增重措施,改变流通货币的紊乱局面。 汉文帝改铸"四铢半两"的实物资料,近年也屡见出土,如博兴辛张村1982年出"榆荚"钱范时,同出"四铢半两"钱范五件、"榆荚"范和"四铢半两"合体范二件。就"四铢半两"范看,"钱模径2.2、穿宽0.6-0.7厘米。钱模的穿两边阴刻篆书半两二字"。其中的"榆荚"与"四铢半两"合体范,每件范体一面刻"榆荚"钱模,一面刻"四铢半两"钱模〔9〕。此地所见这批钱范,出土地点明确, 时代特征明显,尤其是"榆荚"与"四铢半两"合体范的发现,史料价值甚高,佐证了汉文帝时实行通货紧缩、币量改制的历史记载是可信的。 汉文帝时期虽有货币改制的措施,但在市面上却是"半两"、"榆荚"、"四铢半两"并行,故此时的货币紊乱仍没有得以根本好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渐趋恢复,社会商品经济较前发展,货币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所实施的通货紧缩及控制货币流通量的措施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在汉文帝前元五年时,其货币从通货紧缩转而成为"除盗铸钱令,便民放铸"。此令诏行前后,曾有执政大臣已意识到此令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提出:"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10〕的谏议,可惜未被文帝所采纳,故而各地官铸、民铸、盗铸活动大为泛滥。流通货币的骤增,表面看是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当时的实况却是"以美贸恶,以半易倍"〔11〕,"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12〕的牟取暴利行为日嚣。商业活动日繁,货币需求量大增,铸币有重利可图,加之"除盗铸钱令"诏行,致使社会中又重现了"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束褥,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13〕的"弃本逐末"局面。因便民放铸、私铸、资铸风行,流通货币中币质好、恶并行,币量轻、重相杂,"……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14〕,加剧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由于流通货币中出现的弊端,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危及西汉的政治统治。为缓和经济矛盾,重农固本,汉文帝曾数次下诏劝农归田,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道民之路,在於务本。……力田,为生之本也。"〔15〕在劝农归田的同时,对放铸之令时有收禁,或行币量改制,但铸币获利丰厚,虽有收禁,但结果则为:"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16〕。 西汉初期,货币混乱局面的形成,其弊难以根除,除了汉初统治者对货币本身存有片面认识所导致外,尚有统治阶层内部的诸多因素所致。汉高祖刘邦汲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17〕之鉴,为稳固其封建统治并藩屏中央王朝,"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镇天下"〔18〕,前后九人封为各地封国诸候王。但后来封国发展则有违高祖本意,各地封国,大都地处关东,经济发展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另外封国诸候王全面掌握封国内官吏任免、赋税征收、货币铸行的权柄,为封国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的"独立王国",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随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渐为恢复和有所发展,各地封国的经济势力也日益膨胀,逐步形成了"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宝百官,同制京师〔19〕"的割据局面。这种"尾大不掉"割据局面之形成,固然有其政治上的主要因素,但铸币权的拥有,使诸候王借此聚财敛富,经济上自成一统,则是经济因素中之首要。如吴王刘濞的封国辖有三郡五十三城,地广人众,资源丰饶,史载曰:"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有富饶"〔20〕,"……是时,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子"〔21〕,其铸行的钱币广泛流通西汉王朝域内。再如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就国于齐,"食七十余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22〕,后虽"众建诸候而少其力"〔23〕,将齐国一分为七,但齐国之域仍掌握于刘肥一系手中,其经济基础并没发生大的变化,故齐地诸封国的经济势力仍居各地封国的前列。从目前所见考古资料,文景时期齐地各封国的铸币实物,也屡有所见。自1976年-1987年间,临淄出土西汉初期的"四铢半两"钱范4次,计14件, "钱模均无郭",为文景时期的"四铢半两"钱范实物〔24〕;今博兴境内也出土过"四铢半两"范;青岛楼山后亦曾发现汉初的"半两"范〔25〕;莱芜铜山遗址曾出土"四铢半两"钱范七件〔26〕;近年山东地区出土的文景时期的钱币实物,更为多见,其中仅昌邑境内一次发现窖藏"半两"钱币,量达十万枚之多。〔27〕依上可知文景时期齐地铸币地点东西南北均有之,其规模及铸币量亦是相当可观。 由于各地封国经济自成一统,逐步形成了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的强大经济势力,后在中央皇权与封国王权政治矛盾加剧之时,终于酿成关东吴楚七国之乱。这次叛逆的根源,固然是统治阶层中的权力之争,但封国敢于叛逆的基础,则是封国经济自成一统的发展,构成了叛逆的经济实力,正如吴王刘濞叛后自称曰:"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28〕。"吴国虽贫,寡人节衣食用,积金钱,修兵革,聚粮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29〕。依此称铸币等权柄旁落于诸候王手中,是构成叛逆封国经济实力中之首要因素,当不为过之。 二、西汉武帝统一币制的过程、结果 武帝即位后,鉴于汉兴以来的种种变故,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为加强皇权专制,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采取了强化策略,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平准、均输、盐铁专营、统一货币的重大举措。在流通货币方面,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铸"外形无郭"的"三铢"币,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此种"三铢",存世较少,但近年亦有实物面世,"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墓出土半两钱35枚,另有一枚三铢钱。……另外,汉武帝之时的"三铢"钱范,在山东莱芜铜山遗址1973年也见有实物出土"〔30〕。 汉武帝建元五年罢废"三铢",改铸"半两",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起了一定作用。但因大量用兵,加上皇室用度庞大,另有各地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状态,史载:"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印给县官,县官空虚"〔31〕。在西汉王朝财政出现严重危机之际,而许多豪商巨贾则乘机利用货币不一的混乱,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史书记曰:"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32〕。"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衣食皆仰给于县官。……县官大空,而商贾或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33〕。 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危机,采取大量铸行"半两"币投入流通,以解燃眉之急。此举反而引发民间私铸、盗铸货币风潮再起,虽对私铸、盗铸者重治严惩,但因重利驱使,铤而走险者仍大有人在。流通货币中官铸、私铸、盗铸混杂,真假难辨,社会中出现了"钱益多而轻"〔34〕的局面,货币贬值,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西汉中央财政危机依然。 "更始钱币的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35〕。汉武帝决心进行币制的再次改革。此举目的有三:一是借改制后的铸币之利,填补国家财力储备的亏空;二是借新币铸行、旧币废止之机,清除豪商巨贾利用货币不一、居奇牟利的弊端;三是铸行新币,尽量减轻或消除私铸、盗铸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极大危害。 汉武帝元狩四年,始造币值昂贵的白金三品币和以白鹿皮为质的皮币;罢铸"半两"币,新铸"重如其文"的"三铢"投入流通,收缴熔毁在此之前的各种铸币,并再次严令禁止私铸。此次改制,因白金三品币值昂贵,流通不便,新铸"三铢",盗铸者无甚不便,前述弊端难以消除。为此,武帝元狩五年再行币量改制,改"三铢"为"五铢"。始铸行的"五铢"币,整体郭圆方正,币量轻重适宜,外郭相应加宽,防止盗铸者磨损而取铜料,这种新铸"五铢"的币形,为稳定其币值,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铢"币铸行之后,其币形、称量虽已定制,但除中央王朝铸行外,各地郡国官署亦可铸行,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官署所铸"五铢"的实物,屡有报道,在山东地区1979年3 月诸城昌城镇出土铜质五铢范23方,其年代当属汉武帝时期〔36〕;1965年莱阳古城亦出土铜质钱范13件,年代亦属武帝时期〔37〕。因各地郡国官署铸"五铢"币时,时有减重、掺杂而牟利的现象发生,史载曰:"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38〕。为防止上述弊作,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39〕。新铸的"赤仄五铢"料精工细,一枚等同郡国五铢五枚之值,前所铸行的白金三品币及"重如其文"的三铢币罢废。"赤仄五铢"币存世较少,近年在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247枚〔40〕, 蒋若是先生论此即是"赤仄五铢"无疑〔41〕。 由于"赤仄五铢"比价高于"郡国五铢"五倍,流通中甚有不便,因拒收"赤仄五铢"而获罪者史载有之,"(曲城)候臬柔坐为汝南太守知民不用赤侧钱为赋,国除。"索隐谓:不用赤侧为赋。案:时用赤侧钱,而汝南不以为赋也"〔42〕。"郸候周仲居为太常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论"。 颜师古注曰:"赤侧当收而不收,乃收见行之钱也"〔43〕。另外,因"赤仄五铢"价高,盗铸获利更厚,私铸、盗铸转而为之,史载:"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44〕。由于上述原因,赤仄五铢铸行二年时,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45〕。 汉武帝鉴于数度币制改制所暴露出的弊症,已看到铸币权的分散,是产生诸多弊症的主要根源,为消除弊症之源,汉武帝委重任于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币制的彻底改革。汉武帝元鼎四年诏曰:"……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46〕。此时专铸之五铢,史称为"上林三官钱"。此钱为专司铸造,故币质上乘,钱文挺秀,郭圆周正,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故"上林三官钱"铸行后,"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47〕。因此,汉兴以来私铸、盗铸钱币之弊一时衰竭,铸币权分散之积弊也同时根除,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数度改革,至此才终获成功。 三、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条件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从其即位之初的建元元年(B. C140 年)至元鼎四年(B. C113年)前后历时27年,其改革几经变化, 至铸行"上林三官五铢"时,才称得上是最后成功。究其成功的条件(或原因),概括说来,当有下列几条: 自汉立至武帝元狩年间,时有80余年,其间经翦除异姓诸候王、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实行"削藩"、"推恩",西汉中央皇权专制统治已趋稳固。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族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用兵和镇抚,有助于国内局势的进一步稳定。自汉高祖始,在统治思想上是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史载:"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蠹,人欲长幼养老,肖、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48〕。汉高祖以来的"无为而治"的统治得到了更广泛地实施,"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使民间得到了更多的宽松。国内外局势的相对稳定,西汉中央皇权专制制度的最终确立,可以说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得以成功的政治先决条件。 汉立至武帝元狩年间,由于政治先决条件的左右,社会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史载曰:"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梭;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49〕。在社会经济相对好转的前提下,中央王朝控财能力得以强化,国家财力储备增加,实则构成了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得以成功的经济基础条件。 西汉初期,是中国封建货币思想发展较为活跃的阶段。汉武帝即位时,货币思想已从先秦"彼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50〕,单纯强调货币本身职能作用的"轻重"货币意识,发展为:"(铸币)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51〕的皇权专制统治下国家权力体现的认识阶段,这表明中国封建的货币思想已渐趋成熟。可以认为,渐趋成熟的封建货币思想,构成了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得以成功的思想主导条件。 汉武帝在其统一币制的改革中,大胆、正确用人,亦是其改革成功的条件之一。汉武帝提拔任用巨商大贾或其后人为官,并委以重任,一改汉初以来对商贾"困辱之"的抑制,使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此举一是为了改除朝廷要职非先朝功臣担任,既是功臣子弟世袭的弊端;二是委任巨贾或子弟学管当时的盐铁、均输、平准、酒榷等重大经济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可谓是因才用人。商贾之子桑弘羊因其善于筹划和"言利事析秋毫"〔52〕,深得武帝之信任,曾参与制定和实施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并执掌中央财政权柄三十余年,辅佐汉武帝"定大业之路,建不竭之本"作出了巨大贡献。史载其执政期间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53〕,为"汉武鼎盛之世"奠定了经济基础。桑弘羊做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家,备受后人推崇,史家评曰:"如桑弘羊者不可少也"〔54〕。依此可以说,汉武帝不拘一格因才用人,则构成了其统一币制改革所以成功的人才条件。 四、结语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最终成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史载:"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55〕。此语虽有过誉之处,但并非全无道理。综观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之缘由,归结起来,既有巩固其专制统治之所需,也有实现经济控源,充盈国家府库之必要。但其改革的目的,则是以巩固西汉王朝中央皇权专制制度为要旨,实现便利征收赋税,积蓄民财,供统治阶级自身享乐挥霍为基本目的。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汉武帝统一币制因果,说明了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前期阶段,在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商品经济的水平也相对较低,社会流通货币的统一是相对而言的,而币制的紊乱则是整个封建时代的通常现象。 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之因果,从中可得一历史的借鉴,即:社会政治的稳定、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政治的统一、稳定。两者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偏倚不得,而社会流通货币的币制统一与否,其价值尺度和流通作用是否得以正确运用,则是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两者十分敏感的"晴雨表",这亦是被历史所证实的一点。
文章TAG:
临沂 哪里 我是 莒南 临沂哪里有收酒的